《别陕州王司马》

时间: 2025-01-09 00:09:10

笙歌惆怅欲为别,风景阑珊初过春。

争得遣君诗不苦,黄河岸上白头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笙歌惆怅欲为别,
风景阑珊初过春。
争得遣君诗不苦,
黄河岸上白头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离别的惆怅,笙歌声中我心中满是不舍,眼前的风景依旧迷人,春天刚刚过去。为了不让你心中感到苦闷,我想尽量写些诗句送给你,但在黄河岸边,已是白发苍苍的人了。

注释:

字词注释:

  • 笙歌:笙和歌,指音乐和歌唱。
  • 惆怅:忧愁、伤感。
  • 阑珊:形容景色的稀疏或渐渐消失。
  • 遣君:遣,送别;君,指朋友或离别的人。
  • 白头人:指年老的人,象征着时光的流逝。

典故解析:

  • 黄河:古代诗词中常用的意象,象征着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具有重要的文化和历史价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以其平易近人的诗风和对社会疾苦的关注而著称。其作品多描绘社会生活、自然景观及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白居易晚年,反映了他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可能是在某次宴会或聚会后临别,感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深厚的离别情感,开篇的“笙歌惆怅欲为别”便将读者带入一种伤感的氛围之中,音乐的欢快与内心的惆怅形成鲜明对比,显示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接着,诗人描绘了初春的美丽风景,似乎在回忆和珍惜与友人相处的时光。然而,随着春天的过去,诗人意识到离别已是无法避免的事实。

“争得遣君诗不苦”表达了诗人希望能够通过诗歌缓解离别的痛苦,却又感到无能为力,最后以“黄河岸上白头人”结束,暗示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令人感慨万千。整首诗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欢乐与离愁的交织,使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笙歌惆怅欲为别:音乐欢快,但内心却充满了离别的愁苦。
  • 风景阑珊初过春:春天的美景刚刚过去,显得有些冷清。
  • 争得遣君诗不苦:想要通过诗歌来安慰朋友,却感到力不从心。
  • 黄河岸上白头人:在黄河岸边,已是年老的人,感叹人生的短暂。

修辞手法:

  • 对比:欢快的音乐与内心的惆怅形成鲜明对比。
  • 意象:使用“黄河”和“白头人”来象征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离别的深切思考,表现了对友人的珍惜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体现了人生苦短、离愁别绪的主题。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笙歌:象征欢乐的聚会与离别的伤感。
  • 风景:代表美好的回忆与短暂的时光。
  • 黄河:代表中华文化的深厚与历史的悠久。
  • 白头人:象征时光的无情与生命的短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笙歌”指的是什么? A. 音乐和歌唱
    B. 离别的悲伤
    C. 自然风景
    答案:A

  2. “黄河岸上白头人”表达了什么含义? A. 长寿的象征
    B. 对时光流逝的感叹
    C. 对友人的祝福
    答案:B

  3. 诗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A. 友情的欢乐
    B. 离别的惆怅
    C. 对未来的期待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送友人》:同样表达了离别情感。
  • 杜甫《月夜忆舍弟》:描绘了思念与离愁。

诗词对比:

  • 白居易的《别陕州王司马》与李白的《送友人》,两首诗都表达了离别的情感,但白居易更侧重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而李白则更多地展现了友情的珍贵与美好。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白居易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