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哉行》
时间: 2025-01-09 00:21:4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悲哉行
作者: 白居易
悲哉为儒者,力学不知疲。
读书眼欲暗,秉笔手生胝。
十上方一第,成名常苦迟。
纵有宦达者,两鬓已成丝。
可怜少壮日,适在穷贱时。
丈夫老且病,焉用富贵为。
沉沉朱门宅,中有乳臭儿。
状貌如妇人,光明膏粱肌。
手不把书卷,身不擐戎衣。
二十袭封爵,门承勋戚资。
春来日日出,服御何轻肥。
朝从博徒饮,暮有倡楼期。
平封还酒债,堆金选蛾眉。
声色狗马外,其馀一无知。
山苗与涧松,地势随高卑。
古来无奈何,非君独伤悲。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儒者的辛酸与无奈。作者感叹,作为儒者,尽管努力学习,却从不知疲倦;读书到眼睛模糊,手上因写字而生茧。即使在科举中侥幸得中,成名往往也十分缓慢。即便有些人官运亨通,两鬓也已斑白。年轻时适逢贫贱,年长却又多病,这样的生活还有什么富贵可追求。沉重的朱门之家,里面却是乳臭未干的孩子,模样像个女人,肌肤光滑丰腴。手中不曾握有书卷,身上也没有戎装。到了二十岁便夺得封爵,家庭背景显赫,春天来时,每天都穿着轻薄的衣服。早上与博徒饮酒,晚上又与歌女相约。平日里还要偿还酒债,堆积金钱供选美。声色犬马之外,其他的一无所知。山上的苗木与涧中的松树,地势随高低而异。自古以来都是如此,非你一人感到悲伤。
注释:
- 儒者:指受过儒家教育的人。
- 力学不知疲:努力学习,不觉得疲倦。
- 秉笔手生胝:握笔写字,手上因磨擦而生茧。
- 宦达者:指官职高升的人。
- 乳臭儿:指年幼的孩子,乳臭未干。
- 声色狗马:形容奢侈享乐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白居易(772-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以其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深刻的社会内容而闻名。他的诗歌涉及广泛,尤以《长恨歌》和《琵琶行》最为人熟知。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白居易的晚年,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尤其是对儒生的悲惨命运和社会的不公感到痛心。
诗歌鉴赏:
《悲哉行》是一首充满感慨和深刻思考的诗。诗人用简练而有力的语言,描绘了儒者在追求名利和地位过程中所遭遇的艰辛与无奈。在首联中,诗人通过“力学不知疲”表明了儒者的勤奋努力,但接着通过“读书眼欲暗,秉笔手生胝”展示了他们在追求知识过程中所承受的身体和心理上的疲惫。接下来的几句,诗人进一步揭示了科举制度的残酷和获取名声的不易,表现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在后半部分,诗人描绘了社会中一些富贵人家的生活,虽然他们拥有金钱和地位,但却缺乏真正的知识与内涵。这种对比突显了儒者的悲哀,他们在艰辛奋斗中却未必能得到应有的回报。最后,诗人以“古来无奈何,非君独伤悲”作结,表达了对这一现象的无奈与普遍悲伤。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感叹,更是对整个社会现象的深切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悲哉为儒者,力学不知疲。”:开篇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感叹,儒者辛勤学习却难以成就。
- “读书眼欲暗,秉笔手生胝。”:形象描绘了为学而疲惫的身体状态。
- “十上方一第,成名常苦迟。”:即使考中科举,成名的过程也是漫长而艰苦的。
- “纵有宦达者,两鬓已成丝。”:虽然有些人仕途顺利,年纪却已渐老。
- “可怜少壮日,适在穷贱时。”:年轻时正值穷困潦倒。
- “丈夫老且病,焉用富贵为。”:即使得到富贵,年老多病又有何用呢?
修辞手法:
- 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展示了儒者与富贵人家的生活对照,突显出社会的不公。
- 拟人和比喻的手法增强了诗歌的情感表达,如“声色狗马外,其馀一无知”,形象地描绘了奢华生活的空洞。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儒者艰辛努力、社会不公及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揭示了追求名利的代价和对真正价值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朱门:象征富贵与奢华的家庭。
- 乳臭儿:象征无知和缺乏文化的下一代。
- 声色犬马:象征享乐与浮华的生活方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白居易的《悲哉行》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A. 富贵人生的快乐
B. 儒者的辛酸与无奈
C. 社会的繁荣富强 -
“读书眼欲暗,秉笔手生胝。”中的“生胝”指的是什么?
A. 眼睛疲劳
B. 手上长茧
C. 大脑疲劳 -
诗中提到的“声色狗马”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
A. 贫困的生活
B. 奢华享乐的生活
C. 学术研究的生活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同样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 李白的《将进酒》:虽然主题不同,但也有对人生的反思。
诗词对比:
- 比较白居易的《悲哉行》和杜甫的《春望》,两者都描绘了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关切,但白居易更多集中在个人的无奈与悲哀,而杜甫则关注国家的兴衰与社会的动荡。
参考资料:
- 《白居易诗文集》
- 《唐诗三百首》
- 《白居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