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 次羡季师韵》
时间: 2025-01-04 09:36:3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草袭春堤,波摇春水,庭前冻柳眠难起。
闲行花下问东风,可能吹暖人间世。
柝响更楼,钟传野寺,几人解得浮生事。
兢将韶秀说春山,争知山在斜阳里。
白话文翻译:
春草轻轻覆盖了堤岸,春水荡漾着波纹,庭前的冻柳依旧沉睡难以苏醒。我在花下悠闲地走着,向东风询问:您能否把暖意送到人间?楼阁上传来柝声,远处的寺庙传来钟声,有多少人能理解这浮生的事呢?我小心翼翼地将春日的美景诉说给春山,谁又能知道那山在斜阳的映照下呢?
注释:
- 草袭春堤:草木生长,覆盖了堤岸。
- 波摇春水:春天的水面上波光粼粼。
- 庭前冻柳:庭院前的柳树因寒冷而无法苏醒。
- 闲行花下问东风:在花下悠闲行走,向东风询问。
- 柝响更楼:更楼是夜间报时的地方,传来柝声。
- 钟传野寺:远处寺庙的钟声传来。
- 浮生事:人世间的事情,浮生代表短暂的生命。
- 韶秀:美好的春天。
- 斜阳:夕阳或傍晚的阳光。
典故解析:
- 春堤:春天的堤岸,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 东风:在古代诗词中,东风常常象征着温暖、春天的到来。
- 浮生:意指人生短暂,充满变幻,常用于表达对生活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叶嘉莹,生于1924年,是当代著名的诗人和学者,专注于古典诗词的研究和教学。她的作品常以传统为根基,融合现代情感,展现出对生活的深刻洞察。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春天,展现了诗人对春日景色的细腻观察与感受,反映了她对生命和时间流逝的思考。
诗歌鉴赏:
叶嘉莹的《踏莎行 次羡季师韵》是一首抒情诗,诗中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绘,传达了对生命的感慨与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开篇以“草袭春堤,波摇春水”描绘了春天的生机,生动地展现了春日的气息。接着,诗人通过“闲行花下问东风”表达了对温暖的渴求,这不仅是对自然的呼唤,也是对人世间温情的向往。
随着诗意的深入,诗人引入了“柝响更楼,钟传野寺”,在春天的愉悦中穿插了对浮生的思考,令整首诗更具层次感。最后,诗人以“争知山在斜阳里”结束,留给读者无尽的遐想,仿佛在说,真正的美好往往隐藏在生活的细节之中,随时可能被我们忽视。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具美感和哲理,既有春天的生机,又有对生命哲理的思考,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细腻与深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草袭春堤:描绘春天生机勃勃,草丛覆盖堤岸,给人以温暖的感觉。
- 波摇春水:水面在春风的吹拂下荡漾,营造出宁静而美好的景象。
- 庭前冻柳眠难起:冻柳象征着寒冷与沉睡,暗示春天的到来仍需时日。
- 闲行花下问东风:诗人悠闲地在花下漫步,向东风询问,表现出对温暖的期待。
- 可能吹暖人间世:东风的温暖希望能够传递到人间,表达了对生活美好的向往。
- 柝响更楼,钟传野寺:夜晚的报时声和远寺的钟声,带有淡淡的忧伤与思考。
- 几人解得浮生事:对浮生的感慨,反映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 兢将韶秀说春山:小心翼翼地描绘春天的美好景色。
- 争知山在斜阳里:意象的引入,暗示美好往往隐秘于生活之中,需用心去发现。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草袭春堤”,比喻草木生长的生机。
- 拟人:将自然现象赋予人性,如“冻柳眠难起”。
- 对仗:如“柝响更楼,钟传野寺”,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对生命短暂的感慨,以及对生活美好的期盼,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与人生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堤:象征生机与希望。
- 冻柳:代表寒冷与沉睡的状态。
- 东风:象征温暖与春天的到来。
- 柝声与钟声:传递时光流逝和对人生的思考。
- 斜阳:象征夕阳下的美好与短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草袭春堤”指的是什么? A. 夏天
B. 春天
C. 秋天
D. 冬天 -
填空题:诗人问东风,希望它能___人间世。
-
判断题:整首诗表现了对人生浮沉的无奈。 (对/错)
答案:
- B
- 吹暖
- 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 - 孟浩然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韩愈
诗词对比:
- 《春晓》:同样描绘春天的美景,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但更侧重于春天的到来。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通过对春景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春天的感受。
参考资料:
- 叶嘉莹的相关著作及研究论文
- 古典诗词的赏析与研究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