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 其二》

时间: 2025-01-01 12:46:43

大道昭明,人心不死。

一理绵绵贯终始。

消息盈虚总循环,须知万古皆如此。

君父恩德,臣子忠义。

存吾之死矢靡已。

留取丹怀日浩然,天地无穷永相倚。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踏莎行 其二
大道昭明,人心不死。
一理绵绵贯终始。
消息盈虚总循环,
须知万古皆如此。
君父恩德,臣子忠义。
存吾之死矢靡已。
留取丹怀日浩然,
天地无穷永相倚。

白话文翻译:

大道光明,人心永存。
真理绵延不绝,贯穿始终。
事物变化总是循环,
要知道万古以来都是如此。
君主的恩德,臣子的忠义,
我心中对理想的追求永不消亡。
愿留下这份赤诚之心,
与天地长存,互为依托。

注释:

  • 大道昭明:大道指真理或理想,昭明意为光明、明晰。
  • 人心不死:人心指人们的信念与情感,意为人心永存。
  • 消息盈虚:消息指事物的状态,盈虚表示事物的变化与循环。
  • 君父恩德:君父指君主的恩惠与德行。
  • 臣子忠义:臣子对君主的忠诚与义务。
  • 存吾之死矢靡已:存吾之指保持内心的追求,死矢靡已意为这种追求不会消逝。
  • 留取丹怀日浩然:丹怀意为赤诚之心,浩然指浩然正气。
  • 天地无穷永相倚:天地象征宇宙与人生的广阔,永相倚表示永恒的依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爵是明代的一位诗人,其作品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他在诗歌中常常表达对理想与真理的追求,以及对人性的深刻理解。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明代,社会动荡与思想解放交织的时期,诗人通过反思人与宇宙、君臣关系,表达对忠义与真理的坚定信仰。

诗歌鉴赏:

《踏莎行 其二》通过简洁的语言传达出深刻的哲学思考。开篇以“大道昭明,人心不死”引入,既是对人性与真理的肯定,也是对生命意义的探索。诗中强调了事物变化的循环性,通过“消息盈虚总循环”进一步深化这一主题,提示读者要理解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延续。

诗歌接着转向君臣关系,表达了对忠义的赞美,体现了传统士人的价值观。在“存吾之死矢靡已”中,诗人以坚定的语气宣告了自己内心对理想的执着和追求。这种情感的表达不仅反映了个体的坚守,也构成了对社会责任感的思考。

最后的“留取丹怀日浩然,天地无穷永相倚”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的美好愿景,愿与天地共存,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整首诗在情感的深度与思想的广度上都表现出高超的艺术水准,既有个人情感的寄托,也有对社会伦理的思考,展现出诗人高尚的情操与理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大道昭明,人心不死:强调真理的永恒与人心的坚韧。
  • 一理绵绵贯终始:真理的连续性与永恒。
  • 消息盈虚总循环:自然与社会的变化是循环往复的。
  • 须知万古皆如此:历史教训,提醒人们要有长远的视角。
  • 君父恩德,臣子忠义:强调道德伦理的重要性。
  • 存吾之死矢靡已:表明对理想的执着。
  • 留取丹怀日浩然:愿意保持真诚的心,追求浩然正气。
  • 天地无穷永相倚:与宇宙、自然的和谐共生。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君父恩德,臣子忠义”,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排比:如“消息盈虚总循环”,增加了语句的力度与节奏。
  • 比喻:将人生与宇宙相联系,深化了主题。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展现了对真理与理想的追求,揭示了人性与道德的永恒价值。诗人在经历历史的沉浮后,依然对忠义与理想抱有坚定信念,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大道:象征真理与理想。
  • 人心:代表人性的情感与信念。
  • 消息盈虚:暗示事物变化的规律。
  • 丹怀:象征纯洁的心志与理想。
  • 天地:代表宏大的宇宙与自然。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消息盈虚”指的是什么? A. 事物的变化
    B. 人心的变化
    C. 年龄的增长
    D. 生活的琐事

  2. “留取丹怀日浩然”中的“丹怀”指的是什么? A. 诚实的心
    B. 忍耐的心
    C. 烈士的心
    D. 追求的心

答案

  1. A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杨爵的《踏莎行 其二》更侧重于理想与忠诚的表达,而李白则更强调人生的豪放与洒脱。两者都展现了对人生的思考,但表现的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杨爵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 《中国古代诗词经典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