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 用韵》

时间: 2025-01-01 12:55:18

薤菜签幐,豆花篱落。

嫩凉山枕新眠觉。

明河案户晓星沈,绮疏生白凝虚幕。

风露留支,山梁饮啄。

閒庭永日堪罗雀。

沧洲画稿半丛残,卧游一卷尘生阁。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踏莎行 薤菜签幐,豆花篱落。
嫩凉山枕新眠觉。
明河案户晓星沈,
绮疏生白凝虚幕。
风露留支,山梁饮啄。
闲庭永日堪罗雀。
沧洲画稿半丛残,
卧游一卷尘生阁。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薤菜的嫩芽从篱笆间探出,豆花在篱落中悄然开放。
清凉的山头,醒来时恰好是新的梦境。
明亮的河流在窗前流淌,星星悄然沉没。
绮丽的景致如同轻纱般笼罩在空中。
微风和露珠停留在枝头,山间的鸟儿在觅食。
悠闲的庭院里,日子过得如同罗雀一般自在。
沧洲的画稿只剩下半卷残缺,
我在这里卧游,卷起尘埃的阁楼。

注释

字词注释:

  • 薤菜:一种芳香的野菜。
  • 签幐:嫩芽的样子。
  • 豆花:豆荚花,指豆科植物的一种花。
  • 篱落:指篱笆和花丛。
  • 明河:明亮的河流。
  • 晓星:清晨的星星。
  • 虚幕:虚幻的幕布。
  • 风露:指风中的露水。
  • 罗雀:形容闲适的生活状态。
  • 沧洲:可能指代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
  • 尘生阁:生满尘埃的阁楼,表示废弃或不常使用的地方。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通过自然意象表达了闲适的生活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主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岸登,清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有关其生平和作品的信息多依存于后人的研究。其诗风较为清新、自然,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变迁之际,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闲适生活,表达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珍惜。

诗歌鉴赏

周岸登的《踏莎行》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展现了一个宁静、和谐的生活场景。诗中运用了大量生动的意象,如“薤菜签幐”、“豆花篱落”,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生机勃勃的田园之中。清晨的山头,梦境般的宁静气息,使人感受到一种与自然相融的恬淡。

“明河案户晓星沈”,描绘了清晨的河流与隐去的星星,表现了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界的变化,增添了诗的层次感。接下来的“绮疏生白凝虚幕”,则以细腻的手法描绘了晨雾中的柔美景致,给人以温柔的触感。

全诗通过对比日常生活中的喧嚣与诗人心中向往的宁静,构建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结尾的“沧洲画稿半丛残,卧游一卷尘生阁”则隐喻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感慨与怀念,体现了一种淡淡的忧伤。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薤菜签幐,豆花篱落。: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生命的活力。
  • 嫩凉山枕新眠觉。:山中的清凉与新生的感觉,令人感到舒适。
  • 明河案户晓星沈,:水光与星辰交替,表现时间的流逝。
  • 绮疏生白凝虚幕。:空灵的感觉,透出梦幻般的美。
  • 风露留支,山梁饮啄。:自然界的生动景象,体现生机。
  • 闲庭永日堪罗雀。:悠闲的庭院生活,反映诗人内心的宁静。
  • 沧洲画稿半丛残,:隐喻一段时光的记忆,带有惆怅。
  • 卧游一卷尘生阁。:表现对过往的怀念与思索。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明河”与“晓星”之间的对比,表现了时间的流逝。
  • 拟人:风露的“留支”让自然有了情感。
  • 对仗:如“薤菜签幐,豆花篱落”,形成美感。

主题思想:
全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热爱与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时间无情流逝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薤菜:象征生命的活力与自然的美好。
  • 明河:代表流逝的时间,寓意生命的短暂。
  • 豆花:象征纯真与宁静的生活。
  • 虚幕:象征梦幻与不确定的未来。
  • 尘生阁:隐喻时间的荒废与过去的留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豆花”指的是什么?

    • A. 豆荚花
    • B. 菜花
    • C. 樱花
  2. “明河案户晓星沈”中的“晓星”指的是什么?

    • A. 清晨的星星
    • B. 晚上的星星
    • C. 正午的太阳
  3. 诗中表达的生活态度是怎样的?

    • A. 忧郁
    • B. 忙碌
    • C. 悠闲

答案:

  1. A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定风波》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王维的《鹿柴》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鹿柴》相比,周岸登的《踏莎行》更注重细腻的自然描绘与个人情感的表达,而王维则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展现出另一种哲学思考。两者都在不同的层面上探讨了自然与人心的关系。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