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余于一九三0年毕业于湘乡一中二班,一九六三年秋率中文系应届毕业生至母校实习》

时间: 2025-01-01 12:11:17

带雨冲风半日程,东山涟水笑相迎。

灯初夜静琅琅起,髣髴儿时就读声。

藤已老,尚青青,墙红映衬画图成。

眼前楼阁巍峨处,犹记当年草树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带雨冲风半日程,
东山涟水笑相迎。
灯初夜静琅琅起,
髣髴儿时就读声。
藤已老,尚青青,
墙红映衬画图成。
眼前楼阁巍峨处,
犹记当年草树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回到母校时的情景。带着雨水和风,走了半天的路,东山和涟水似乎在微笑着迎接我。初夜的灯光静静亮起,听到那琅琅的读书声,仿佛又回到小时候。藤蔓虽然已经老去,却仍然是青翠的,墙壁的红色映衬着画作,显得格外美丽。眼前的楼阁巍峨挺拔,我依然记得当年这里的草木繁盛。

注释

  • 带雨冲风:形容在雨中和风里行走,意指旅途艰辛。
  • 涟水:指东山的水面,因风起涟漪而美丽。
  • 琅琅:形容书声清脆悦耳。
  • 髣髴:形容模糊而又清晰的印象。
  • 藤已老,尚青青:形容藤蔓虽然年岁已高,但仍然生机勃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家传(生卒年不详)是近现代的一位诗人,毕业于湘乡一中,后在该校任教。他的诗风多为抒情,充满对故乡的眷恋与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1963年,诗人回到母校实习,经历了岁月的变迁,对母校的怀念和对童年时光的追忆成为诗的核心主题。

诗歌鉴赏

《鹧鸪天》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重返母校的情景,充满了思乡与怀旧的情感。首联“带雨冲风半日程”便展现了长途跋涉的疲惫,而随之而来的“东山涟水笑相迎”则是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相融,给予诗人温暖的迎接。在灯光初亮的夜晚,诗人听到熟悉的读书声,仿佛时光倒流,回到了无忧无虑的童年。

诗中描绘的校园景象如“藤已老,尚青青”与“墙红映衬画图成”不仅展示了校园的生机与美丽,也反映了岁月流逝的感慨。最后两句“眼前楼阁巍峨处,犹记当年草树生”则是对过往的追忆,强调了对母校的深厚情感和对往昔岁月的眷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真挚的情感,表达了诗人与校园间不可割舍的情感联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带雨冲风半日程:描绘了诗人旅途的艰辛。
  2. 东山涟水笑相迎:自然景色的友好回应。
  3. 灯初夜静琅琅起:夜晚安静时,书声响起,体现文化氛围。
  4. 髣髴儿时就读声:回忆童年学习的情景。
  5. 藤已老,尚青青:岁月的消逝与生命的坚持。
  6. 墙红映衬画图成:生动的校园环境,充满美感。
  7. 眼前楼阁巍峨处:描绘校园的壮丽景色。
  8. 犹记当年草树生:对往昔的怀念,表达对母校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涟水笑相迎”来表达自然的友好。
  • 拟人:灯光和书声都被赋予了情感,增强了诗意。
  • 对仗:如“藤已老,尚青青”,增强了诗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校园环境与个人情感的结合,表达了对母校的怀念和对青春岁月的追思,展示了诗人深厚的文化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洗涤与重生。
  • :象征知识与希望。
  • :象征坚韧与生命力。
  • 楼阁:象征着学术与文化的积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重返母校时的天气是怎样的?

    • A. 晴朗
    • B. 带雨
    • C. 大雪
    • D. 疾风
  2. 诗中“琅琅”一词形容什么?

    • A. 风声
    • B. 读书声
    • C. 雨声
    • D. 鸟鸣
  3. 诗的主题主要是表达什么情感?

    • A. 忧伤
    • B. 怀念
    • C. 愤怒
    • D. 喜悦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再别康桥》 by 徐志摩
  • 《静夜思》 by 李白

诗词对比

  • 《再别康桥》:同样表达了对母校的怀念,情感细腻,意象丰富。
  • 《静夜思》:通过月光引发思乡情绪,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故乡的思念。

参考资料

  • 《古诗词鉴赏》
  • 《中国现代诗歌史》
  • 《李白与他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