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其六 春感集杜》

时间: 2025-01-01 16:21:56

淮海维扬一俊人,于今为庶为清门。

新诗海内流传遍,恐与齐梁作后尘。

工迸泪,解伤神,分明怨恨曲中论。

长歌激越梢林莽,半入江风半入云。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淮海维扬一俊人,于今为庶为清门。
新诗海内流传遍,恐与齐梁作后尘。
工迸泪,解伤神,分明怨恨曲中论。
长歌激越梢林莽,半入江风半入云。

白话文翻译:

在淮海和维扬之间,有一位杰出的人,现在却沦落为平民,门第清贫。新诗在海内广为流传,恐怕会成为齐梁时代的后尘。工匠在作品中迸发泪水,诉说内心的伤感,显然是对世事的不满和怨恨。长歌激昂,穿越茂密的林莽,一半被江风带走,一半飘向云端。

注释:

字词注释

  • 俊人:指才华出众的人。
  • :指平民,普通人。
  • 清门:指出自清白家庭的人。
  • 齐梁:指中国历史上齐国和梁国时期的文人。
  • 工迸泪:形容艺术家的作品打动人心,流露出情感。
  • 激越:指声音高亢激昂。

典故解析

  • 齐梁:指中国南北朝时期的齐国和梁国,以文人众多而著称,诗中提到可能代表对新诗文人地位的担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伯驹(1880-1969),字仲明,号白石,江苏无锡人,近现代著名诗人、书法家和美术家。他的诗风多变,既有传统韵味,又融入了现代元素,关注社会现实,常以个人情感为主线。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20世纪初,正值中国社会动荡不安之际,新旧文化交替,诗人对当时文人地位和诗歌流传的现状感到忧虑,表达了对社会的深刻思考和情感。

诗歌鉴赏:

《鹧鸪天 其六 春感集杜》通过描绘一位优秀而沦落的文人,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的深切关怀。诗的开头提到“淮海维扬一俊人”,这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感慨,更是对时代变迁的无奈。随着社会的变迁,曾经的才俊如今身处庶民之中,门第清贫,令人感伤。

“新诗海内流传遍,恐与齐梁作后尘”则表达了对新诗流行的忧虑,担心其最终沦为历史的陈迹。整首诗情感深厚,既有对自身命运的感叹,也有对社会风气的思考。

诗中“工迸泪,解伤神”一联,既展示了诗人对艺术创作的深刻体验,也反映了艺术家在创作中常常伴随的痛苦与情感释放。长歌激昂、穿越自然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由和理想的追求。

整首诗在形式上运用了对仗和押韵,使得诗句流畅且富有节奏感,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淮海维扬一俊人:描述一位才华出众的人,地点在淮海和维扬。
  2. 于今为庶为清门:如今却沦为平民,门第清贫。
  3. 新诗海内流传遍:新诗在全国范围内传播广泛。
  4. 恐与齐梁作后尘:担心会沦为历史的附属品。
  5. 工迸泪,解伤神:艺术创作中流露出情感,表达内心的痛苦。
  6. 分明怨恨曲中论:诗中明确表达对社会的不满与怨恨。
  7. 长歌激越梢林莽:长歌激昂,穿越茂密的林木。
  8. 半入江风半入云:一半的歌曲随江风飘荡,一半飘向云端。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工迸泪,解伤神”,形成鲜明的对比。
  • 比喻:用“长歌”比喻心声的表达。
  • 拟人:将歌曲赋予生命,表现其穿越江风与云层的能力。

主题思想: 本诗集中表现了对文人命运的感慨、对新诗流行的忧虑以及对社会现状的不满,体现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俊人:象征才华与理想。
  2. 清门:代表出身与道德。
  3. 江风:象征自由与无拘束。
  4. :象征理想与远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俊人”指的是? A. 才华出众的人
    B. 地位显赫的人
    C. 久负盛名的人
    D. 贫穷的人

  2. 诗中“新诗海内流传遍”表达了什么情感? A. 高兴
    B. 担忧
    C. 无所谓
    D. 期待

  3. 诗的主题主要是? A. 人生哲理
    B. 个人命运与社会现实
    C. 自然景观
    D. 爱情故事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将进酒》与《鹧鸪天》均体现了对人生和理想的追求,但李白的作品更显豪放与洒脱,而张伯驹则更注重对现实的深刻反思与情感的细腻表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现代诗歌史》
  • 《张伯驹诗文集》
  • 《古典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