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树树行行叶叶飘。清清浅浅水迢迢。当时踏鞠行歌地,一片寒烟罩麦苗。朝露滴,晓风摇。垂杨洒泪又弯腰。不知燕燕何时去,空有当门寂寞巢。
白话文翻译:
树木摇曳,叶片飘落,清澈的水流蜿蜒而去。曾经在这个踏青歌唱的地方,如今只剩下寒烟笼罩着麦苗。早晨的露珠滴落,晨风轻轻摇动。垂柳似乎在流泪,又低下了头。不知燕子何时才能离去,眼前的巢穴却是如此孤寂。
注释:
字词注释:
- 鞠:古代的一种游戏,类似于现代的踢毽子。
- 寒烟:指清晨或傍晚的烟雾,营造出一种寒冷的氛围。
- 垂杨:指垂柳,象征着柔情和伤感。
- 燕燕:燕子,象征着春天的到来与离去,寓意着别离和思念。
典故解析:
- “燕燕何时去”:常指燕子迁徙,寓意时间的流逝和情感的变化,反映了对春天的怀念与对离别的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龚隐轩,近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意象著称。他的作品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鹧鸪天》创作于一个春日的清晨,诗人踏青时,感受到自然的美好与生命的流转,同时也感受到对过往时光的怀念,表达了对离别的伤感。
诗歌鉴赏:
《鹧鸪天》以清新的自然景象开篇,树木、流水、寒烟等意象交织,营造出一种恬淡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诗人在描写春天的同时,透过自然的美景引出内心的孤寂与思念。特别是“垂杨洒泪又弯腰”一句,柳树似乎在为离去的燕子而流泪,展现出诗人对生离死别的敏感与脆弱。
诗中“朝露滴,晓风摇”的细节描写,将自然的清新与诗人的情感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微妙的共鸣。最后一句“不知燕燕何时去,空有当门寂寞巢”更是将思念推向高潮,表现出孤独感与对美好时光的怀念。整首诗情景交融,情感真挚,给人以深刻的思考与感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树树行行叶叶飘”:描绘树木与叶子的生动景象,表现出春天的气息。
- “清清浅浅水迢迢”:水流的细腻描写,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的观察与感受。
- “当时踏鞠行歌地”:回忆过去的欢乐时光,与现在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
- “一片寒烟罩麦苗”:寒冷的烟雾笼罩着麦苗,暗示着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朝露滴,晓风摇”:晨露与晨风的描写,增添了清晨的宁静与美丽。
- “垂杨洒泪又弯腰”:垂柳似乎在为离别而悲伤,富有情感的拟人化手法。
- “不知燕燕何时去”:表达对燕子迁徙的无奈之感,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 “空有当门寂寞巢”:孤寂的巢穴,象征着失落与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垂柳流泪比喻人的悲伤。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人的情感,使得情感更加生动。
- 对仗:如“树树行行,叶叶飘”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离别的伤感。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映射出人生的无常和孤独,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树木:象征生命的蓬勃与生机。
- 流水:象征时间的流逝与变化。
- 寒烟:象征孤独与思念。
- 垂柳:象征柔情与哀伤。
- 燕子:象征春天的到来与离去,寄托对过往的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鹧鸪天》中的“朝露滴,晓风摇”主要描绘了什么意象? a) 夕阳的美景 b) 清晨的宁静 c) 冬天的寒冷
-
诗中“垂杨洒泪又弯腰”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排比
-
诗人对燕子的态度是? a) 欢迎 b) 无奈与思念 c) 冷漠
答案:
- b) 清晨的宁静
- b) 拟人
- b) 无奈与思念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龚隐轩的《鹧鸪天》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在表现离别与思念的主题上有相似之处,但李清照的作品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刻画,而龚隐轩则更关注自然与生命的交织。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