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

时间: 2025-01-04 10:12:03

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

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

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

更想幽期处,还寻北郭生。

入门高兴发,侍立小童清。

落景闻寒杵,屯云对古城。

向来吟橘颂,谁欲讨莼羹。

不愿论簪笏,悠悠沧海情。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
作者: 杜甫

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
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
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
更想幽期处,还寻北郭生。
入门高兴发,侍立小童清。
落景闻寒杵,屯云对古城。
向来吟橘颂,谁欲讨莼羹。
不愿论簪笏,悠悠沧海情。

白话文翻译:

李白的诗句总是美妙动人,常常如同阴间的铿锵音律。我也是来自东蒙的游子,十分怜惜你如同兄弟一样。在秋天的夜晚我们一起醉睡,白天则携手共行。我更想去幽静的地方,寻访北郭的隐士。走进你的门,心中十分欢喜,静静地侍立的小童显得清雅。落日的景色中传来寒冷的杵声,云朵在古城上空聚集。过去吟诵橘子的诗歌,谁还想要来讨要莼菜的羹汤呢?我不愿意谈论官位与权杖,只有那悠远的沧海情怀在心间。

注释:

  • 佳句: 美丽的诗句。
  • 阴铿: 指声音的美妙,似乎有暗含之意。
  • 东蒙: 指东边的蒙地,表示诗人的身份和经历。
  • 幽期: 约定在幽静的地方相见。
  • 北郭生: 指范十,是隐士,表明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 寒杵: 指磨杵声,象征着秋天的寒冷与宁静。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圣”。其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关心民生疾苦。
  •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杜甫与李白相识后,两位诗人在追求理想与隐居生活中,表达了对友谊和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展现了杜甫与李白之间深厚的友谊,诗中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和两人携手同行的情景,传达了一种淡泊明志、追求隐逸的生活态度。开头两句通过对李白诗句的赞美,奠定了友谊的基调。接下来的几句描绘了两人醉卧秋夜和携手同行的场景,表达对友谊的珍视与依恋。诗中提到的“幽期”和“北郭生”,则隐含了对理想生活的追寻以及对隐士生活的向往。最后几句则在情感上升华,表达了对权位的淡漠和对自然与友情的情怀,展现出一种宁静的哲学思考。整首诗情真意切,富有画面感,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对友谊的珍视。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描写李白的诗句之美,暗含对其才华的钦佩。
    • 第二联表明杜甫与李白的深厚情谊,互为支持。
    • 第三联描述两人的亲密关系,醉卧与共的情境。
    • 第四联则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渴望寻求宁静。
    • 第五联描写进入朋友家中时的高兴和清新环境。
    • 第六联通过自然景象描绘出一种宁静的生活氛围。
    • 第七联则表达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洒脱的态度。
    • 最后几句强调了对尘世纷争的超然和对情感的重视。
  • 修辞手法:

    • 比喻: “阴铿”比喻李白的诗句动人心弦。
    • 对仗: 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如“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
    • 排比: 诗的结尾部分,通过排比句式强调对权位的漠视,表达诗人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
  •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友谊、隐逸生活的描绘,展现出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世俗权位的淡漠,体现了深厚的情感与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 “秋”: 象征着收获与成熟,亦有淡淡的惆怅之感。
  • “醉”: 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享受与放松心情。
  • “隐居”: 代表了追求宁静与内心的自由。
  • “北郭生”: 作为隐士的象征,体现出对高洁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杜甫在诗中对李白的评价是?
    A. 诗句平常
    B. 诗句美妙
    C. 诗句晦涩
    D. 诗句无趣

  2. 诗中提到的“北郭生”指的是哪个隐士?
    A. 陶渊明
    B. 司马迁
    C. 范十
    D. 王维

  3. 杜甫在诗中表达了对权位的态度是?
    A. 渴望追求
    B. 持平淡态度
    C. 视为重中之重
    D. 认为无用

答案: 1-B; 2-C;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月下独酌》- 李白
    • 《饮酒》- 陶渊明
  • 诗词对比:

    • 杜甫的《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表现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友谊的珍视,而李白的《月下独酌》则展现了他对自由与孤独的理解。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相似之处,但各自的表达方式和情境设定却各具特色,体现出不同的人生态度与文化内涵。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杜甫全集》
  • 《李白诗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