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天末海云生,大野风萧索。
挽满雕弓弋者歌,惊隼横空落。
衰草满壕沟,心事充寥廓。
天气何能日夕佳,残照崦嵫薄。
白话文翻译:
在天边,海上的云彩升起,广阔的原野上风声萧索。
拉满了雕弓的猎人歌唱着,惊起的隼鸟在空中俯冲落下。
衰败的草丛覆盖了壕沟,我的心事充满了空旷的天地。
这样的天气怎么能在日落时分显得美好,残阳的余晖在山顶上显得薄弱。
注释:
- 天末:天边,指远处的天空。
- 海云生:海面上升起的云朵。
- 大野:广阔的原野,指开阔的田野或草地。
- 萧索:形容风声凄凉,景象冷清。
- 挽满雕弓:拉满雕刻精美的弓,形容猎人准备射猎。
- 弋者:指猎人,特指用弓箭捕猎的人。
- 惊隼:被惊吓的隼鸟,隼是一种猛禽。
- 横空落:在空中飞行并降落,体现了猎物的迅捷。
- 衰草:枯萎的草,象征凋零与衰败。
- 壕沟:防御用的沟渠,这里可以理解为荒凉的环境。
- 寥廓:空旷、辽阔,形容心中的孤独感。
- 残照:日落时的余晖,指光线微弱的光景。
- 崦嵫:山的名字,这里指夕阳落下的地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永正,生于20世纪,身处当代诗坛。他的创作受传统文化熏陶,同时关注现实生活,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个人风格。其作品常常融合古典诗词的形式与现代人的情感,在表现自然景观的同时,探讨人生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卜算子》创作于当代,正值社会变革与个人情感交织的时期,诗人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表达了内心的孤独与对生命无常的思考。诗中描绘的秋天景象与猎人生活,反映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卜算子》通过精炼的语言与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敏锐观察和对内心情感的深刻剖析。开篇“天末海云生,大野风萧索”,描绘了一幅秋天的景象,给人一种萧条的感觉。接着,诗人通过“挽满雕弓弋者歌,惊隼横空落”的描写,将猎人的形象引入,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既有对猎物的追逐,又流露出一种生存的紧迫感。
“衰草满壕沟,心事充寥廓”一句,则将视角转向内心世界,表达了诗人的孤独与无奈。衰败的草丛与心中的忧虑形成强烈对比,使得情感更加沉重。最后以“天气何能日夕佳,残照崦嵫薄”收尾,表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事物变化的感慨,暗示了生命的无常与美好事物的短暂。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非常巧妙,通过自然的描绘反映内心的情感,使得读者在欣赏自然之美的同时,也感受到诗人深邃的思考和对生命的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天末海云生:描绘天空与海洋的交界,给人一种开阔的感觉。
- 大野风萧索:描写风的声音与景象,营造出一种冷清的氛围。
- 挽满雕弓弋者歌:猎人的歌声与弓箭的紧张状态,象征着生活的斗争。
- 惊隼横空落:描绘出猎人的技能与自然的联系,表现出动物的敏捷。
- 衰草满壕沟:反映出荒凉与衰败,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 心事充寥廓:表达内心的孤独与无奈,情感转向自我反思。
- 天气何能日夕佳:对美好时光的感叹,暗示生活的无常。
- 残照崦嵫薄:日落的余晖薄弱,象征着生命的短暂与脆弱。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结合,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如“衰草满壕沟”与“心事充寥廓”,形成音韵上的和谐。
- 拟人:猎人的歌声与惊隼的动作,赋予自然以生命。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与人生的感悟,展现了诗人在孤独与无奈中对生活的深思。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诗人传达出一种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短暂的哀伤。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云:象征着变化与不定,代表着人生的无常。
- 风:传达出孤独与萧瑟的情感。
- 弓箭:象征着斗争与生存的本能。
- 衰草:代表着衰败与时间的无情。
- 残照:象征着夕阳西下时的美好与短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描绘的“天末海云生”表达了什么样的自然景象?
A. 清晨的阳光
B. 黄昏的宁静
C. 远方的云彩
D. 夜晚的星空 -
“挽满雕弓弋者歌”中的“弋者”指的是:
A. 渔民
B. 猎人
C. 农夫
D. 牧羊人 -
诗中“天气何能日夕佳”反映了诗人对什么的感慨?
A. 对未来的期望
B. 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C. 对自然景色的赞美
D. 对人际关系的思考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鹳雀楼》 王之涣
-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月下独酌》相比,陈永正的诗更侧重于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与内心感受的表达,而李白则在豪放与洒脱中展现个人情怀。两者都通过自然的描绘反映了内心的情感,但风格上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现代诗歌史》
- 《陈永正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