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睡觉
作者: 白居易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星河耿耿漏绵绵,月暗灯微欲曙天。
转枕频伸书帐下,披裘箕踞火炉前。
老眠早觉常残夜,病力先衰不待年。
五欲已销诸念息,世间无境可勾牵。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的星河明亮、时光缓慢流逝的情景,月亮昏暗,灯光微弱,似乎快要迎来黎明。我在床上翻转枕头,不时伸手探出帐子,披着毛皮坐在火炉旁。年纪大了,睡眠时间早已缩短,常常在残夜中醒来,身体的疲惫与虚弱不待年华便已显露。五欲已然消退,心中的纷扰也随之平息,世间已经没有什么能够牵挂我的了。
注释:
- 星河耿耿:形容星空明亮,银河清晰。
- 漏绵绵:指时间缓慢流逝,像水滴一样细腻。
- 转枕频伸:翻动枕头,频繁伸手。
- 披裘:披上毛皮衣物,表示保暖。
- 箕踞:双腿盘坐的样子,指坐在火炉旁取暖。
- 老眠早觉:年纪大了,常常早早醒来。
- 五欲:指人的五种欲望(色、声、香、味、触),这里表示对世俗欲望的超脱。
典故解析:
诗中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通过“老眠”与“病力”可以看出,诗人对年老和身体衰弱的感慨,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政治家。其诗多以平易近人的语言,反映社会现实,关注民生,以抒发个人情感而著称。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白居易晚年,反映他对生活的感悟,对衰老的思考,以及对世俗纷扰的超然态度。诗中流露出一种对宁静和内心平和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白居易晚年的生活状态,表现了他对时间和生命的感慨。诗的开头,以“星河耿耿漏绵绵”展现了一幅静谧的夜景,时间似乎在此刻凝固,让读者感受到一种孤独与思考的气氛。接着,诗人通过“转枕频伸书帐下”的描写,展现了他在夜晚难以入眠的状态,体现了老年人常有的失眠与焦虑。
“老眠早觉常残夜”一句,深刻地揭示了衰老带来的生理变化,诗人对生命的脆弱与无常有了更深的理解。在最后两句中,“五欲已销诸念息”表达了他对世俗欲望的淡泊,已然超越了物质世界的牵绊,体现了内心的宁静与解脱。
整首诗在情感上由外而内,从环境描写逐渐转向内心世界的反思,展现了白居易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淡然态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星河耿耿漏绵绵:夜空中的星星明亮,时间如水滴般缓缓流逝。
- 月暗灯微欲曙天:月光暗淡,灯光微弱,似乎即将迎来清晨。
- 转枕频伸书帐下:在床上翻动枕头,频繁伸手探出帐子,表现睡眠不安。
- 披裘箕踞火炉前:披上毛皮衣物,双腿盘坐在火炉前,营造温暖的氛围。
- 老眠早觉常残夜:年纪大了,睡眠时间缩短,常在夜晚醒来。
- 病力先衰不待年:身体虚弱,衰老的迹象不再等待时间。
- 五欲已销诸念息:世俗的五种欲望已消退,心中的纷扰也平息。
- 世间无境可勾牵:对世界的牵挂已无,表现出一种超然的态度。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星河”比喻夜空的宁静与美丽。
- 对仗:如“披裘箕踞”与“老眠早觉”,展现了诗歌的工整与和谐。
- 拟人:将时间描写为“漏绵绵”,赋予时间以生命的特性。
-
主题思想:
这首诗体现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反映了对衰老的无奈与接受,表现了对世俗欲望的超脱与寻求内心宁静的追求。
意象分析:
- 星河:象征宁静与遥远,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
- 灯微:暗示生活的微弱与无力。
- 火炉:象征温暖与安全,是对抗寒冷的象征。
- 五欲:代表世俗生活中的欲望与纠缠,表现出诗人对这些的超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老眠”主要反映了什么? A. 年龄大了,睡得早
B. 年龄大了,睡得少
C. 年龄小了,睡得多
D. 年龄小了,睡得少 -
“五欲已销诸念息”中的“诸念”指的是: A. 心中的困扰
B. 生活的烦恼
C. 对未来的期待
D. 对过去的怀念
答案: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这两首诗在夜晚的描写中,同样流露出对生命和亲情的深刻思考。
诗词对比:
- 白居易的《睡觉》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都在描绘夜景,但白居易更着重于个人的内心感受,而杜甫则更关注对亲情的思念。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白居易诗文选》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