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遗爱寺前溪松》
时间: 2025-01-19 18:58:1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遗爱寺前溪松
白居易
偃亚长松树,侵临小石溪。
静将流水对,高共远峰齐。
翠盖烟笼密,花幢雪压低。
与僧清影坐,借鹤稳枝栖。
笔写形难似,琴偷韵易迷。
暑天风槭槭,晴夜露凄凄。
独契依为舍,闲行绕作蹊。
栋梁君莫采,留著伴幽栖。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在遗爱寺前溪流旁的松树景象。松树傲然挺立,树影侵入小溪之中,宁静的溪水与松树相对,松树的高大与远处的山峰相齐。浓密的翠绿树冠如烟雾般笼罩,花朵在雪压之下低垂。诗人和僧侣一同坐在树下,借着鹤稳稳地栖息在枝头。用笔写出松树的形态是那样艰难,而用琴拨动的音韵却容易迷人。炎热的夏天,微风习习,晴夜的露水则显得凄凉。诗人独自契合于这宁静之地,闲散地走在小路上。希望你不要采摘这栋梁之木,留下它陪伴这幽静的栖息地。
注释
- 偃亚:偃,倾斜;亚,低矮。指松树生长得倾斜而低矮的样子。
- 侵临:侵,侵入;临,靠近。形容松树的枝叶伸展到小溪边。
- 翠盖:翠绿色的树冠,形容松树的茂盛。
- 清影:指清净的影子,和僧侣一同坐在树下的情景。
- 鹤稳枝栖:鹤是高洁的象征,借鹤的栖息来衬托环境的静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诗歌以通俗易懂、情感真挚著称,关注民生、倡导社会正义。他的诗作常常反映社会现实,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白居易晚年,时值他在洛阳的隐居生活。遗爱寺前的松树和溪水成为他静谧生活的一部分,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清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题遗爱寺前溪松》是一首描写自然景物与内心情感相结合的诗作。诗中松树的形象生动而富有个性,展现了白居易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感受。通过“偃亚长松树,侵临小石溪”的描绘,诗人将松树的挺拔与溪水的柔美对比,营造出一种和谐美好的自然氛围。
接着,诗人通过“与僧清影坐,借鹤稳枝栖”的意象,展现出一种宁静、清幽的生活状态,与僧侣的伴随,突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诗中的“笔写形难似,琴偷韵易迷”则表明了诗人对艺术创作的感慨,写松树的形态难以把握,而音韵的美妙则如同自然的韵律,令人沉迷。
最后,诗人以“栋梁君莫采,留著伴幽栖”结束,表达了对自然的珍视与对生命的思考。留住这自然之美,不让其被破坏,体现了诗人对生态环境的关心与对安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偃亚长松树,侵临小石溪:描绘松树的姿态与溪水的关系。
- 静将流水对,高共远峰齐:松树与溪水静谧对峙,松树与远方山峰平齐,突出松树的高大。
- 翠盖烟笼密,花幢雪压低:松树的树冠浓密,花朵因重压而低垂,形成鲜明对比。
- 与僧清影坐,借鹤稳枝栖:与僧侣的清影相伴,鹤在树上安静栖息,增添了静谧的气氛。
- 笔写形难似,琴偷韵易迷:写松树的外形难以捉摸,而琴音的韵律则更易让人迷醉。
- 暑天风槭槭,晴夜露凄凄:炎热的夏风轻轻拂过,晴夜的露水显得清冷。
- 独契依为舍,闲行绕作蹊:在这片宁静中独自享受,悠闲地行走于小路之上。
- 栋梁君莫采,留著伴幽栖:希望不要去采伐这棵松树,让它继续陪伴在这幽静的地方。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松树比作“栋梁”,强调其重要性。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人性,如“鹤稳枝栖”。
- 对仗:如“静将流水对,高共远峰齐”,展现了诗人的修辞技巧。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强调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松树:象征坚韧与高洁。
- 溪水:代表流动与生命的灵动。
- 鹤:象征长寿与高洁。
- 花与雪:对比生机与压迫,象征自然之美的脆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杜甫
- C) 白居易
- D) 王维
-
诗中提到的“鹤”象征什么?
- A) 富贵
- B) 长寿与高洁
- C) 灵动
- D) 宁静
-
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友情
- B) 爱国
- C) 自然与宁静
- D) 离别
答案:
- C) 白居易
- B) 长寿与高洁
- C) 自然与宁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描绘夜晚自然景色与人情感。
- 《山中问答》(王维): 反映隐居生活与自然的和谐。
诗词对比:
- 白居易 vs. 王维:白居易的诗歌多关注社会现实,情感丰富;而王维的诗则更倾向于描绘自然的宁静与人生哲理,二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白居易诗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王维诗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