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中秋前两夜作)》
时间: 2025-01-01 12:22:2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虞美人(中秋前两夜作)》
作者:曾觌 〔宋代〕
芙蓉池畔都开遍。
又是西风晚。
霁天碧净暝云收。
渐看一轮冰魄冷悬秋。
闽山层叠迷归路。
把酒宽愁绪。
旧欢新恨几凄凉。
暗想瀛洲何处梦悠扬。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夜的景象,芙蓉花在池边盛开,西风已经吹起,傍晚的气息渐浓。天色晴朗,云层散去,渐渐看见一轮清冷的明月高挂在空中。远处的闽山重重叠叠,让人迷失了归路。举杯畅饮,试图舒缓心中的愁苦。往日的欢愉与当下的新怨让人感到几分凄凉,心中暗自思念那遥远的瀛洲,梦中又将何处悠扬呢?
注释
- 芙蓉:指荷花,常用来象征美丽。
- 西风:指秋天的风,带有凄凉的意味。
- 霁天:晴朗的天空。
- 碧净:形容天空清澈而明亮。
- 冰魄:指月亮,寓意其清冷的光辉。
- 闽山:指福建的山,可能是作者的故乡。
- 瀛洲:传说中的海上仙境,象征理想的归宿或梦想之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曾觌,字德明,号汝舟,南宋时期的诗人,擅长词曲,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风格清新、婉约。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中秋前夕,正值秋天,诗人通过描绘秋夜的景色,表达了对往日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思考,内心充满了愁绪与孤独感。
诗歌鉴赏
这首《虞美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中秋之夜的自然美景与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开篇以“芙蓉池畔都开遍”引入,立刻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氛围,但随即提到“又是西风晚”,将读者的情绪引向了一种凄凉的秋意。霁天的描绘不仅为之后的月亮铺垫了背景,更增添了诗的宁静与清新。
“渐看一轮冰魄冷悬秋”一句,月亮的冷清与秋夜的凄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诗人在此刻感受到的孤独感也愈发明显。接下来的“闽山层叠迷归路”则暗示了诗人对归属感的渴望与迷惘。最后几句“把酒宽愁绪”和“暗想瀛洲何处梦悠扬”更是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酒虽可解忧,但心中的旧欢新恨依然让他感到无奈与凄凉。
整首诗以景衬情,通过细致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过去与未来的思索,给人以深刻的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芙蓉池畔都开遍:描绘池边的芙蓉花盛开的景象,象征着生机与美丽。
- 又是西风晚:引入秋季的西风,带来一种萧瑟的气氛。
- 霁天碧净暝云收:晴朗的天空,云彩渐散,为月亮的升起铺垫。
- 渐看一轮冰魄冷悬秋:月亮如冰魄般冷清,悬挂在秋空中,暗示了诗人的孤独感。
- 闽山层叠迷归路:重重叠叠的山影让人迷失方向,象征着对归属的思考。
- 把酒宽愁绪:举杯饮酒,试图舒解心中的忧愁。
- 旧欢新恨几凄凉:回忆往日的快乐与现今的怨恨,感到几分凄凉。
- 暗想瀛洲何处梦悠扬:心中暗想理想的归宿(瀛洲),感叹梦的遥远与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月亮比作“冰魄”,形容其清冷与高远。
- 对仗:如“旧欢新恨”形成了对比,增强了情感的冲突。
- 意象:运用“芙蓉”、“西风”、“冰魄”等意象,营造出深秋的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与诗人内心的情感交织,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渴望,同时也反映了孤独与愁苦的深刻感受。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芙蓉:美丽与青春的象征,代表着过往的美好。
- 西风:秋天的象征,带来凄凉与孤独的感觉。
- 冰魄:月亮的象征,象征清冷与高远的理想。
- 闽山:故乡的象征,表达对归属感的渴望。
- 瀛洲:理想中的仙境,象征内心的追求与梦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芙蓉池畔都开遍”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象?
- A. 春天
- B. 夏天
- C. 秋天
- D. 冬天
-
“把酒宽愁绪”中,诗人用什么方式来舒解心中的愁苦?
- A. 唱歌
- B. 饮酒
- C. 旅行
- D. 写诗
-
“暗想瀛洲何处梦悠扬”中的“瀛洲”指的是什么?
- A. 现实中的地方
- B. 传说中的仙境
- C. 一座山
- D. 一条河
答案
- C. 秋天
- B. 饮酒
- B. 传说中的仙境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的作品,同样表达了中秋节的思考与情感。
- 《静夜思》:李白的经典,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对比
- 曾觌的《虞美人》与苏轼的《水调歌头》:两者都描绘了中秋夜的景象与情感,但曾觌更侧重于个体的孤独与愁苦,而苏轼则表现了对团圆与理想的渴望。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收录了大量宋代词作,了解当时的诗词风格。
- 《古诗十九首》:对古诗的理解与分析,帮助深入了解古代诗人的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