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僧院松
作者:曹松 〔唐代〕
此木韵弥全,秋霄学瑟弦。
空知百馀尺,未定几多年。
古甲磨云拆,孤根捉地坚。
何当抛一干,作盖道场前。
白话文翻译:
这棵松树的韵味愈加充盈,就像秋天的天空中瑟瑟的琴弦。
它虽高达百余尺,却不知道经历了多少年岁。
古老的树皮在云雾中磨损剥落,孤独的根系扎根于坚实的土地。
什么时候能把它砍下,作为道场前的覆盖物呢?
注释:
- 韵弥全:韵味愈加充盈,形容松树的气韵在秋天尤为显著。
- 瑟弦:指古代乐器瑟的琴弦,象征音乐的清脆与悠扬。
- 百馀尺:形容松树的高度,表示非常高大。
- 古甲:古老的树皮,经过风雨的侵蚀,逐渐磨损。
- 捉地坚:根系牢牢扎根于土地,形容松树的生命力顽强。
- 道场:佛教用语,指修行和讲经的场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曹松,唐代诗人,其作品多以自然景物为题,表现出对大自然的热爱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一个僧院,表达了诗人对松树的观察与感悟,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思考。
诗歌鉴赏:
《僧院松》是曹松对大自然的深刻观察与感悟。诗中松树的形象不仅是自然景物的描写,更是一种精神象征。松树在严寒酷暑中傲然挺立,展现了其不屈不挠的生命力,反映了诗人对坚韧品质的赞美。诗的开头两句,运用音乐比喻,将松树的韵味与秋天的乐声相联系,渲染出一种清幽的意境。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通过对松树高度和年岁的不确定,传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似乎在感叹自己的生命与松树的悠久对比。而最后两句则表现了诗人对松树的渴望与期待,希望能将其斩断,作为道场的覆盖物,象征着对修行与生命的追求。这首诗既有自然的描绘,又蕴含哲理,展现了曹松深邃的思想与艺术造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此木韵弥全:松树的气韵更加饱满,象征着生命的丰富。
- 秋霄学瑟弦:将松树的声音比作瑟弦,表现秋天的清冷与松树的孤傲。
- 空知百馀尺:松树虽高,诗人对其历史的无知,暗含对生命短暂的感叹。
- 未定几多年:不知经历了多少岁月,体现了时间的无情。
- 古甲磨云拆:树皮的磨损象征着岁月的侵蚀。
- 孤根捉地坚:松树的根系扎根大地,象征着坚韧与生存的力量。
- 何当抛一干:诗人渴望将松树砍下,反映对修行道场的向往。
- 作盖道场前:希望把松树作为道场的遮盖物,寓意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松树的韵味比作瑟弦,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拟人:松树被赋予情感,体现自然与人的关系。
- 对仗:如“古甲磨云拆,孤根捉地坚”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松树的描写,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对坚韧品质的赞美,同时隐含了对修行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一种哲理性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松树:象征坚韧与长寿,寓意不屈不挠的精神。
- 秋霄:象征清冷与孤独,表现诗人的内心感受。
- 古甲:象征岁月的痕迹和经历,反映时间的无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此木韵弥全”中的“韵”指的是什么?
- A. 音乐 B. 风韵 C. 意境
- 诗人希望将松树用作什么?
- A. 道场的柱子 B. 道场的盖物 C. 道场的花园
- 诗中提到的“古甲”指的是什么?
- A. 树枝 B. 树皮 C. 树叶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陶渊明《饮酒》
诗词对比: 对比王维的《鹿柴》,两者均描绘自然景色,但曹松更侧重于松树的坚韧与生命力,而王维则强调山水的宁静与和谐。通过不同的自然元素,展现了诗人各自的情感与哲思。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唐代诗人曹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