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溪头风浪起虚传,宽大遭逢台阃贤。
见说囊城鞭卫士,清朝曾恕范忠宣。
白话文翻译:
在溪边风浪翻涌,传递着虚假的消息;
宽大之地偶遇台阃的贤士。
听说囊城的卫士被鞭策,
清朝曾经对范忠宣表示宽恕。
注释:
- 溪头:溪水边,指的是自然环境。
- 风浪起:风浪翻涌,象征动荡或不安。
- 虚传:虚假的传闻或消息。
- 宽大:宽广的地方,形容环境或人。
- 台阃:指的是台地上的贵人,或高位官员。
- 囊城:指一个城市的名称,可能是指某个特定的地方。
- 鞭卫士:比喻对士兵的严厉要求或惩罚。
- 清朝:指中国的清朝时期。
- 范忠宣:历史人物,范仲淹之子,以忠诚著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著是宋代的一位诗人,他的诗风多关注社会现实与人事变迁,作品常常反映出对历史和人性的深刻理解。
创作背景:此诗是应石瑶林的邀请而作,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感慨,以及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与赞誉。诗中提及的“宽大遭逢”可能暗示了作者对当时政治环境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溪边的风浪作为开头,运用了自然景象来映射人世间的动荡与虚假。诗人以“虚传”两字,揭示了当时政治环境的复杂与混乱,暗示着谣言的传播与人心的不安。接着提到的“宽大遭逢台阃贤”,给人以一种遇贤士的希望,似乎在期盼在动荡中能够得到明主的辅佐。最后一联则通过历史故事的引入,将范忠宣的宽恕之德与现实中的困境进行对比,反映出诗人在社会动荡中对历史的回望和对理想的追求。
整首诗在形式上采用了四言的对仗,语言简练而意蕴深远,展示了作者高超的诗歌技巧与深邃的思想情感。通过自然景象与历史人物的结合,诗人传达出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与对贤能之士的渴望,具有较强的社会批判意识与历史责任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溪头风浪起虚传:溪边的风浪翻涌,象征着动荡不安的局势,虚假的消息在流传,反映出政治环境的复杂。
-
宽大遭逢台阃贤:宽广的地方遇到了贤明的官员,暗示在乱世之中仍然有得到明主的希望。
-
见说囊城鞭卫士:听说囊城的卫士被鞭策,描绘出当时士兵的艰难境遇,意味着对士兵的压迫与不公。
-
清朝曾恕范忠宣:提到清朝对范忠宣的宽恕,展现出历史人物的宽厚之德,与现实的残酷形成对比。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溪头风浪”来比喻社会动荡。
- 对仗:如“宽大遭逢”和“清朝曾恕”均为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象征:溪水象征着流动的时间与变幻的局势,历史人物则象征着理想与德行。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面描写的是自然与历史的结合,深层则反映出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切,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以及对未来的思考,传达出一种渴望贤能之士出现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溪头:自然环境的象征,代表着流动与变动。
- 风浪:动荡与不安的象征。
- 贤:象征着理想的人才与政治的光明前景。
- 卫士:象征着军队与国家的安全。
- 范忠宣:代表历史人物的忠诚与宽恕。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宽大”指的是: A. 宽广的地方
B. 大海
C. 高山
D. 城市 -
“清朝曾恕范忠宣”中的“恕”意为: A. 忍耐
B. 宽恕
C. 责备
D. 赞美 -
本诗的主题思想是: A. 对自然的描绘
B. 对历史的反思与对未来的期望
C. 对个人情感的抒发
D. 对战争的歌颂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李白:同样描绘自然景象与人事情感的结合。
- 《登高》王之涣:对国家与历史的思考。
诗词对比:
- 陈著的《次韵石瑶林帅干见贺》与李白的《将进酒》都在探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但前者更侧重于历史与社会的评析,后者则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