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风烟回首钓鱼台,
巾褐从容小殿开。
自是玉皇香案吏,
外边休奏客星来。
白话文翻译:
风烟中回望钓鱼台,
戴着巾帕、身穿粗布衣服的人,悠然自得地打开小殿的门。
他本是玉皇大帝的香案侍者,
外面来的人不必奏报星君的到来。
注释:
- 风烟:指烟雾弥漫的景象,常用来描绘自然风光。
- 钓鱼台:指钓鱼的地方,这里可能是指一处风景优美、适合垂钓的地方。
- 巾褐:巾是指头巾,褐是指粗布衣服,描绘出一种朴素的形象。
- 小殿:小型的殿堂,通常指的是一处供奉或休息的地方。
- 玉皇:指玉皇大帝,掌管天界的神明。
- 香案吏:指负责香案的官员,负责祭祀时的香火。
- 客星:指外来的宾客或星君。
典故解析:
- 玉皇大帝:是道教中最高的神明,掌管天界的统治者,常被祭祀。
- 钓鱼:古人常用钓鱼作为隐逸生活的象征,表达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克,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对自然的深刻感悟,以及对世事的淡泊态度。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文化繁荣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官场生活的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悠然自得的画面,诗人站在钓鱼台上,回望远方,目光穿越了烟雾,体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巾褐的形象让人感受到一种朴素和宁静,暗示着诗人追求的不是繁华,而是内心的平和。小殿的开启象征着一种开放的态度,诗人愿意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在这幅画面中,玉皇香案的侍者虽然处于神明的侍奉之中,但外界的喧嚣与纷扰却与他无关,显示出一种对世俗的淡漠。外边不必奏报客星的到来,反映了诗人对外界事物的放下与超脱,内心的宁静与安详。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非常精妙,通过“风烟”“钓鱼台”“巾褐”等词汇,构建出一个既真实又富有诗意的场景,让读者在享受美景的同时,感悟到诗人那种与世无争的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风烟回首钓鱼台:诗人回首望去,看到远处的钓鱼台,风烟缭绕,营造出一种朦胧的美感。
- 巾褐从容小殿开:描绘一个穿着朴素、神态从容的人打开小殿的情景,表现出一种安逸自在的生活。
- 自是玉皇香案吏:这位人物是玉皇大帝的香案侍者,暗示他的身份与职责。
- 外边休奏客星来:外界的事情不需要奏报,体现了他对外界的漠然与超脱。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风烟”“钓鱼台”与“巾褐”“小殿”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运用“风烟”“钓鱼”等意象,营造出自然与人和谐共处的宁静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强调了一种隐逸生活的理想,表达了对世俗纷扰的超然态度,体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以及对官场生活的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风烟:象征着自然的变化和人生的无常。
- 钓鱼台:象征着隐居的理想与宁静的生活方式。
- 巾褐:代表着朴素与真实的自我。
- 香案:象征着宗教与神明的联系,反映出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巾褐”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花
- B. 朴素的衣服
- C. 神明的称谓
-
诗人回望的地方是?
- A. 渔村
- B. 钓鱼台
- C. 小殿
-
诗中提到的“玉皇”指的是哪位神明?
- A. 地藏菩萨
- B. 玉皇大帝
- C. 财神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渔舟唱晚》:描绘渔船与水乡的诗作,反映隐逸生活。
-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苏轼的诗作,表现对自然的热爱与哲理思考。
诗词对比:
- 陈克的《奉题董端明渔父醉乡烧香图》与王维的《鹿柴》,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但陈克更倾向于隐逸生活的宁静,而王维则在山水间展现出一种哲学思考的深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诗词流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