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王山亭》

时间: 2025-01-17 10:08:08

王家傍绿池,春色正相宜。

岂有楼台好,兼看草树奇。

石榴天上叶,椰子日南枝。

出入千门里,年年乐未移。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王家傍绿池,春色正相宜。
岂有楼台好,兼看草树奇。
石榴天上叶,椰子日南枝。
出入千门里,年年乐未移。

白话文翻译:

王家居住在绿水旁,春天的景色恰到好处。
哪里有楼台的美好,能比得上这草木的奇特。
天上的石榴叶,南边椰子的枝头。
在千家万户之间,年年岁岁乐趣不变。

注释:

  • 王家:指的是王姓的家族,可能是隐喻某个具体的王家或象征性家族。
  • 绿池:指的是青翠的池水,水面如镜,春色映照,景色宜人。
  • 楼台:指的是高楼和亭阁,古代文人常在此吟诗作对。
  • 草树:指的是春天生机盎然的草木,象征自然的生长与繁荣。
  • 石榴:一种果树,叶子繁茂,具有南方特色。
  • 椰子:热带植物,常见于南方,象征着温暖的气候。
  • 千门里:指的是千家万户,表示生活的繁华与热闹。
  • 乐未移:乐趣依旧,不曾改变,传达出生活的安定与愉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谔,唐代诗人,生平不详,诗风清新,擅长描写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他的作品常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赞美。

创作背景:在唐代,城市与乡村的生活繁荣,诗人通过描绘家乡的美景与自然,表达对家乡的情感与热爱。这首诗可能是在春天时分,诗人游览岐王山亭时所作,借景抒情,表达对生活的满足与乐趣。

诗歌鉴赏:

《岐王山亭》是一首描绘春日景色的诗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与生活的乐趣。首联“王家傍绿池,春色正相宜”直接引入了诗的主要场景:王家居住在青翠的池水旁,正值春天,生机勃勃,令人心生愉悦。接下来的“岂有楼台好,兼看草树奇”则以对比手法,强调了自然景色的美好,楼台虽美,但不及春天草木的奇特,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第三联“石榴天上叶,椰子日南枝”则通过描绘特定的植物,传达出地域的气候特征和丰盛的自然景观。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诗的层次感,还增添了生动的画面感。最后一句“出入千门里,年年乐未移”总结了诗的主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满足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展现出一种安宁与幸福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王家傍绿池:描绘了一个富有诗意的居所,绿色的池水映衬着春天的景色,显示出诗人对自然环境的喜爱。

  2. 春色正相宜:春天的色彩正好适合此地,说明此时此地的自然条件与诗人的心境相得益彰。

  3. 岂有楼台好:用反问的方式引出对比,强调自然的美好超越了人工建筑的价值。

  4. 兼看草树奇:通过“草树”的描写,增强了自然的生动性和奇特性。

  5. 石榴天上叶:以生动的意象表现出南国的特色,表现出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致观察。

  6. 椰子日南枝:同样是热带植物,显示出诗人对南方风光的热爱。

  7. 出入千门里:描绘了繁华的生活景象,表现出人们的热闹与活力。

  8. 年年乐未移:总结了整首诗的情感,表达了对生活的满足与乐趣的永恒。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楼台”和“草树”的对比,突出了自然的美好。
  • 意象:如“石榴”、“椰子”等,营造出浓厚的南国风情。
  • 反问:增强了语气的生动感与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安逸生活的向往,展现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情趣,体现了唐代文人追求自然与和谐的生活理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绿池:象征着生机与宁静。
  2. 春色:代表希望与新的开始。
  3. 草树:自然的生长,象征着生命力。
  4. 石榴、椰子:南国特产,体现地域特色。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王家”是指哪个地方?

    • A. 南方的一个家族
    • B. 一座楼台
    • C. 一个城市
    • D. 一片草地
  2. “岂有楼台好,兼看草树奇”中的“岂”表示什么?

    • A. 当然
    • B. 哪里
    • C. 一定
    • D. 可能
  3.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

    • A. 生活的困扰
    • B.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C. 年年的变化
    • D. 对城市生活的向往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孟浩然):描绘春天的美丽与宁静。
  • 《江南春》(杜甫):展现江南春天的生机与美好。

诗词对比

对比张谔的《岐王山亭》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首诗均描绘了自然风光,但张谔更侧重于春天的生机与繁华,而王维则强调秋天的宁静与淡泊。两者在情感表现与自然描写上各具特色,反映出不同的生活态度与审美情趣。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