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野寺山家两寂然,小窗下有白头禅。微风不动炉烟直,永日方中树影圆。隐几读书长竟夕,闭门觅句可忘年。幸无驷马高车客,触忤幽人到眼边。
白话文翻译:
在荒野的寺庙和山间的家中,两者都显得非常寂静。在小窗下,有一位白发苍苍的禅师。微风不吹,炉烟直直上升,太阳长时间挂在天空,树影圆圆地映在地上。我靠着几案读书,整夜不眠,闭门创作诗句,时间仿佛可以忘记。幸运的是,没有那些乘坐华丽马车的贵客来打扰,只有那些幽静的人偶尔出现在我的视线中。
注释:
- 野寺:指荒野中的寺庙。
- 山家:山间的居所。
- 寂然:非常安静。
- 白头禅:指年老的禅师。
- 微风不动:微风静止。
- 炉烟直:炉中的烟直直上升。
- 永日方中:太阳长时间挂在天空。
- 隐几:靠着几案。
- 长竟夕:整夜不眠。
- 闭门觅句:闭门创作诗句。
- 幸无驷马高车客:幸运的是没有乘坐华丽马车的贵客。
- 触忤幽人:幽静的人偶尔出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曾几(1084-1166),字子固,号梅山,南宋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山水田园之景,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山野中的宁静生活,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满足和宁静安详的心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作者隐居山野时,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远离。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宁静安详的心境。诗中“野寺山家两寂然”一句,即刻勾勒出一幅远离尘嚣的宁静画面。“微风不动炉烟直”与“永日方中树影圆”两句,通过对自然现象的精确观察,传达出时间的静止和自然的和谐。“隐几读书长竟夕,闭门觅句可忘年”则表达了作者对学问和创作的热爱,以及对时间的超然态度。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宋代诗人追求自然与心灵和谐的审美理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野寺山家两寂然”:描绘了荒野中的寺庙和山间的居所都非常安静。
- “小窗下有白头禅”:小窗下有一位白发苍苍的禅师,增添了诗中的禅意。
- “微风不动炉烟直”:微风静止,炉中的烟直直上升,形象地描绘了宁静的氛围。
- “永日方中树影圆”:太阳长时间挂在天空,树影圆圆地映在地上,传达出时间的静止感。
- “隐几读书长竟夕”:作者靠着几案读书,整夜不眠,表达了对学问的热爱。
- “闭门觅句可忘年”:闭门创作诗句,时间仿佛可以忘记,体现了对创作的投入。
- “幸无驷马高车客”:幸运的是没有乘坐华丽马车的贵客来打扰,表达了作者对宁静生活的珍视。
- “触忤幽人到眼边”:幽静的人偶尔出现在视线中,增添了诗中的隐逸氛围。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微风不动炉烟直,永日方中树影圆”中的对仗,增强了诗句的节奏感和美感。
- 拟人:如“永日方中树影圆”中的“方中”赋予太阳以人的行为,增强了诗句的形象性。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远离。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作者传达了对宁静安详生活的满足和对学问、创作的热爱。
意象分析:
- 野寺、山家:象征远离尘嚣的宁静居所。
- 白头禅:象征智慧和宁静。
- 微风、炉烟:象征宁静的氛围。
- 永日、树影:象征时间的静止和自然的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微风不动炉烟直”一句描绘了什么景象? A. 微风静止,炉中的烟直直上升。 B. 微风轻拂,炉中的烟飘散。 C. 微风猛烈,炉中的烟四散。 D. 微风微弱,炉中的烟摇曳。 答案:A
-
诗中“隐几读书长竟夕”一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A. 对世俗生活的厌倦。 B. 对学问的热爱。 C. 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D. 对创作的投入。 答案:B
-
诗中“幸无驷马高车客”一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态度? A. 对贵客的欢迎。 B. 对贵客的厌恶。 C. 对宁静生活的珍视。 D. 对世俗纷扰的远离。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山居的宁静生活,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世俗的远离。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与曾几的《即事》:两者都描绘了山居的宁静生活,但王维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感受,而曾几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满足和对学问、创作的热爱。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曾几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赏析。
- 《宋诗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宋代诗人的详细介绍和作品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