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鹧鸪》

时间: 2025-01-16 22:22:38

华月楼前见玉容。

凤钗斜褪鬓云松。

梅花体态香凝雪,杨柳腰肢瘦怯风。

几向白云寻楚□,难凭红叶到吴宫。

别来风韵浑如旧,犹恐相逢是梦中。

意思解释

瑞鹧鸪

作者: 华岳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华月楼前见玉容。
凤钗斜褪鬓云松。
梅花体态香凝雪,
杨柳腰肢瘦怯风。
几向白云寻楚,
难凭红叶到吴宫。
别来风韵浑如旧,
犹恐相逢是梦中。


白话文翻译:

在华月楼前见到那美丽的容颜,
凤钗斜插,鬓发如云松般轻盈。
梅花的体态如香凝结的雪,
杨柳的身姿在风中显得瘦弱而怯懦。
我曾向白云寻觅楚地,
却难以凭借红叶到达吴宫。
分别后她的风韵依旧如昔,
我却害怕再相逢只是梦中一场。


注释:

  • 玉容: 美丽的脸庞,常用于形容女子的容貌。
  • 凤钗: 一种装饰头发的发钗,象征着华贵与美丽。
  • 鬓云松: 形容发鬓如云,松散而轻盈。
  • 梅花: 代表高洁的气质,香气浓郁。
  • 杨柳: 通常象征柔弱的美,意指女子的柔美体态。
  • : 指楚国,古代一国,代表美丽的地方。
  • 吴宫: 指吴国,古代另一国家,象征着往日的美好回忆。

典故解析:

  • 白云红叶: 传统中,白云常常与自由和远方联系在一起,红叶则代表着秋天的萧瑟和思乡之情。
  • 梦中相逢: 在古诗中,梦常常作为一种渴望或幻想的象征,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华岳,宋代诗人,因其作品多表现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人生的深刻感悟而闻名。其诗风婉约,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作者对往昔恋情的怀念之际,表达了对美好回忆的追寻和对现实失落的感慨。


诗歌鉴赏:

《瑞鹧鸪》是一首充满怀旧情绪的诗作,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对美丽女子的深切思念。开篇即以“华月楼前见玉容”引入,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又梦幻的氛围。诗人将女子的美丽与自然景物巧妙结合,使用“凤钗斜褪鬓云松”的描写,展现出女子的风姿绰约。接着,诗人通过“梅花体态香凝雪,杨柳腰肢瘦怯风”的比喻,进一步渲染了女子的清雅与柔美,充满了对美的赞美与追忆。

在后半部分,诗人以“几向白云寻楚,难凭红叶到吴宫”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向往和渴望,却又感到现实的无奈与失落。最后一句“犹恐相逢是梦中”,更是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美好回忆的珍视与对现实相逢的恐惧,令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哀愁与不舍。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华月楼前见玉容: 描绘在华月楼前,看到美丽女子的情景。
  2. 凤钗斜褪鬓云松: 女子的发饰斜插,鬓发如云松般轻盈,展现优雅姿态。
  3. 梅花体态香凝雪: 通过梅花象征女子的高洁与芬芳。
  4. 杨柳腰肢瘦怯风: 杨柳的柔弱形象反映女子的娇弱与柔美。
  5. 几向白云寻楚: 表达对理想的追寻,使用白云作为象征。
  6. 难凭红叶到吴宫: 红叶象征秋天的忧伤,暗示无法实现的愿望。
  7. 别来风韵浑如旧: 分别后,女子的风韵依旧如昔,令人怀念。
  8. 犹恐相逢是梦中: 对未来重逢的期盼中夹杂着不安。

修辞手法:

  • 比喻: “梅花体态香凝雪”中将女子比作梅花,表现高洁与美丽。
  • 对仗: “凤钗斜褪”与“鬓云松”形成对仗,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主题在于对美好过去的怀念与对现实生活的感慨,表现了对爱情的追忆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华月楼: 代表美丽、梦幻的场所。
  • 梅花: 象征高洁与坚韧。
  • 杨柳: 代表柔弱与柔美。
  • 白云: 象征自由与渴望。
  • 红叶: 代表秋天和思念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华月楼”象征什么?
    A. 美丽的地方
    B. 乡愁
    C. 爱情
    D. 乡村

  2. 诗中“梅花”用来比喻什么?
    A. 高洁的气质
    B. 失落的爱情
    C. 伤感的回忆
    D. 自然的美丽

  3. “犹恐相逢是梦中”的意思是什么?
    A. 害怕再见面
    B. 期待重逢
    C. 认为是幻觉
    D. 以上皆是

答案:

  1. A
  2. A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同样表达了对失去爱情的思念。
  • 苏轼《水调歌头》: 反映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情感。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对比,两者都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但李清照更侧重于情感的细腻,而《瑞鹧鸪》则通过自然意象传递情感,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华岳生平与作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