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苦寒久不到双溪成长句书怀》
时间: 2025-01-07 20:38:2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初春苦寒久不到双溪成长句书怀 老去颇多病,苦寒摧折之。 袍茧非不温,不能护清羸。 蒲团稳附火,蓄缩如冻龟。 西山有桃李,借问惟枯枝。 好花何时开,仲春以为期。 荣悴自相代,出处亦有宜。 天寒但深藏,日暖当游嬉。 强健不须喜,老死何必悲。 晓日升扶桑,莫还入崦嵫。 置之勿复道,理达心何疑。
白话文翻译:
随着年岁增长,我病痛颇多,严寒更是折磨我。 虽然穿着厚厚的茧袍,却无法温暖我虚弱的身体。 坐在火旁的蒲团上,我像冻僵的乌龟一样蜷缩着。 西山的桃李树,我问它们,只有枯枝回应。 美丽的花朵何时绽放?我期待着仲春的到来。 繁荣与凋零自然交替,出世与入世各有其时。 天冷时我深藏不露,天气暖和时我应当嬉戏。 身体健康不必过于欢喜,老死也不必过于悲伤。 黎明的太阳升起在扶桑,不要让它再沉入崦嵫。 放下这些不再多说,心理解脱何必怀疑。
注释:
- 袍茧:指用茧丝织成的厚袍。
- 清羸:形容身体虚弱。
- 蒲团:用蒲草编成的坐垫。
- 蓄缩如冻龟:形容身体蜷缩,如同冻僵的乌龟。
- 扶桑:古代神话中的日出之地。
- 崦嵫:古代神话中的日落之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炎,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感受到他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这首诗创作于初春,表达了作者对季节变化的感慨和对生命态度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初春时节,作者因病感到寒冷,长时间未能到双溪游玩,因此写下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初春苦寒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变化的敏感和对生命哲理的深刻思考。诗中,“老去颇多病,苦寒摧折之”直接表达了作者的身体状况和对寒冷的感受。随后的“袍茧非不温,不能护清羸”进一步强调了身体的虚弱和寒冷的难以抵御。诗中的意象如“蒲团稳附火,蓄缩如冻龟”生动地描绘了作者在寒冷中的状态。而“西山有桃李,借问惟枯枝”则通过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了生命的荣枯和时间的流逝。最后,“强健不须喜,老死何必悲”表达了作者对生命无常的接受和对生死的超然态度。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宋代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洞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老去颇多病,苦寒摧折之”:直接表达作者年老多病,寒冷加剧了病痛。
- “袍茧非不温,不能护清羸”:虽然穿着厚袍,但无法温暖虚弱的身体。
- “蒲团稳附火,蓄缩如冻龟”:坐在火旁的蒲团上,身体蜷缩如同冻僵的乌龟。
- “西山有桃李,借问惟枯枝”:西山的桃李树只有枯枝,暗示春天的迟到。
- “好花何时开,仲春以为期”:期待美丽的花朵在仲春时节绽放。
- “荣悴自相代,出处亦有宜”:繁荣与凋零自然交替,出世与入世各有其时。
- “天寒但深藏,日暖当游嬉”:天冷时深藏不露,天气暖和时应当嬉戏。
- “强健不须喜,老死何必悲”:身体健康不必过于欢喜,老死也不必过于悲伤。
- “晓日升扶桑,莫还入崦嵫”:黎明的太阳升起在扶桑,不要让它再沉入崦嵫。
- “置之勿复道,理达心何疑”:放下这些不再多说,心理解脱何必怀疑。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蓄缩如冻龟”将身体蜷缩比作冻僵的乌龟。
- 拟人:如“西山有桃李,借问惟枯枝”将桃李树拟人化。
- 对仗:如“荣悴自相代,出处亦有宜”中的“荣悴”与“出处”形成对仗。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生命无常的接受和对生死的超然态度。通过描绘初春的苦寒和自然景物的变化,作者表达了对生命荣枯和时间流逝的深刻感悟,以及对身体健康和老死的超然看法。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如“袍茧”、“蒲团”、“冻龟”、“枯枝”等,这些词汇通过具体的形象描绘了作者的身体状态和自然景物的变化。
- 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如“扶桑”和“崦嵫”象征日出和日落,代表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 诗中“袍茧非不温,不能护清羸”表达了什么? A. 作者身体健康 B. 作者身体虚弱,寒冷难以抵御 C. 作者喜欢寒冷 答案:B
- “西山有桃李,借问惟枯枝”中的“枯枝”象征什么? A. 春天的到来 B. 春天的迟到 C. 作者的身体健康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推荐阅读王维的《鸟鸣涧》,同样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生命的感悟。
- 诗词对比:可以将王炎的这首诗与杜甫的《春望》进行对比,两者都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但表达了不同的情感和思考。
参考资料:
- 推荐书目:《宋诗选注》、《王炎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