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

时间: 2025-01-06 08:33:30

一叶又惊秋。

无限新愁。

那堪独自倚高楼。

几叠雁声人已去,恨也悠悠。

往事在心头。

珠泪难收。

斜阳脉脉水空流。

从此相思频入梦,梦也难留。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一叶又惊秋。无限新愁。那堪独自倚高楼。几叠雁声人已去,恨也悠悠。往事在心头。珠泪难收。斜阳脉脉水空流。从此相思频入梦,梦也难留。

白话文翻译:

一片枯叶又让人感到秋意浓厚。心中愁绪无穷无尽,实在难以忍受独自倚靠在高楼上。几声雁鸣传来,昔日的人已不在,心中的怨恨也显得悠长。往昔的种种往事在心头萦绕,泪水如珠般难以收止。斜阳照射,温柔地映在空流的水面上。从今往后,思念常常涌入梦中,可是梦境又难以长留。

注释:

  • 惊秋:感受到秋天的来临,通常伴随着一种惆怅的情绪。
  • 高楼:指高处的楼台,象征孤独和思念的空间。
  • 雁声:指大雁的鸣叫,通常与季节变化相关,暗示离别或思乡。
  • 珠泪:形容眼泪如同珍珠般难以控制,表现出深切的悲伤。

典故解析:

  • 高楼:在古诗中常常用来象征孤独和思念,诗人在高处凝望,表明他对逝去的时光和人事的怀念。
  • 雁声:大雁南飞是秋季的标志,反映了离别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冯其庸(1911-2000),字其庸,江苏人,著名的学者与作家。他的作品多涉及历史、文化等领域,风格独特,擅长用简练的语言表达复杂的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浪淘沙》创作于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诗人可能经历了离别、失去等情感,诗中流露出对往昔的深刻怀念与无奈。

诗歌鉴赏:

《浪淘沙》通过对秋天的描写,借助自然景象映射内心的孤独与愁苦。首句“一叶又惊秋”便直指时节的变迁,随着季节的更替,人的情感也随之波动。诗中通过“高楼”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孤独的姿态,仿佛高处的俯瞰让思绪更加澎湃。几声孤雁的鸣叫,传递出一种离别的哀伤,仿佛在提醒诗人,曾经的人与事早已逝去,留下的只有无尽的愁苦。

而“珠泪难收”一语,凝聚了深厚的情感,泪水的流淌象征着无法言喻的悲伤与怀念。斜阳下的水流,更是画面中温柔而又惆怅的象征,时间一去不复返,唯有思念在梦中频频出现,却又如梦幻般虚无缥缈,难以留驻。这首诗在细腻的情感表达上,展现了冯其庸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与对时间的无奈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一叶又惊秋:一片落叶引发了对秋天的感慨,暗示时光的流逝。
  2. 无限新愁:愁绪无穷,心中充满了新生的忧虑。
  3. 那堪独自倚高楼:独自一人依靠在高楼上,感到孤独。
  4. 几叠雁声人已去,恨也悠悠:几声孤雁的鸣叫,提醒了人已离去的事实,心中怨恨绵延不断。
  5. 往事在心头:旧日的回忆萦绕心中。
  6. 珠泪难收:眼泪如珠般涌出,无法止住。
  7. 斜阳脉脉水空流:夕阳斜照,水面空流,意象柔和却又透出淡淡的忧伤。
  8. 从此相思频入梦,梦也难留:从此思念经常出现在梦中,但梦境又是短暂的。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珠泪”比喻眼泪,生动形象。
  • 拟人:斜阳与水流相结合,赋予自然以情感,使景象更具情韵。
  • 对仗:诗句有着一定的对称结构,增强了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孤独与怀念展开,表达了对往事的追忆和对失去的无奈,传达出一种深深的思乡情与人生的无常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象征着成熟与衰败,暗示时间的流逝。
  2. 高楼:象征孤独与思念,表达了主人公的内心状态。
  3. 雁声:代表离别与思乡,唤起对往昔的怀念。
  4. 珠泪:象征深切的情感,表现出悲伤的无法自已。
  5. 斜阳: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增加了情感的厚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一叶又惊秋”中的“一叶”是指什么?

    • A. 一片枯叶
    • B. 一片绿叶
    • C. 一片花瓣
  2. 诗人在高楼上感受到的情绪是什么?

    • A. 快乐
    • B. 孤独
    • C. 兴奋
  3. 诗中提到的“珠泪”象征什么?

    • A. 喜悦
    • B. 悲伤
    • C. 平静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描绘思念与离别的情感。
  • 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表现对往事的怀念与理想的追求。

诗词对比:

  • 与辛弃疾的《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相比,冯其庸的《浪淘沙》更多体现了个人的内心孤独与伤感,而辛弃疾则更倾向于壮志豪情与对理想的追求。

参考资料:

  1. 《冯其庸诗词集》
  2. 《中国现代诗词研究》
  3. 《古典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