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
时间: 2025-01-07 21:50:5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浪淘沙
作者: 樊增祥 〔清代〕
挨过一春愁。莫便归休。
伯通草屋巷西头。
似尔双飞来赁庑,我亦温柔。
独自上帘钩。
残照当楼。
年年离别在清秋。
菡萏花时添一闰,一倍勾留。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在经历了一春的愁苦后,不愿意回家休息的心情。西头的草屋旁,似乎有双双飞来的燕子,我的心情也显得温柔。独自一人挂起帘子,夕阳的余晖洒在楼上。每年在清秋时节都要经历离别,而在荷花盛开的季节又多了一次闰月,这种愁苦更是加倍。
注释:
- 挨过:经历过。
- 伯通:可能指的是某个地方的名字或特定的人物。
- 草屋:用草木搭成的房屋,象征简朴生活。
- 庑:指的是一种有顶的建筑,通常是用来遮挡雨雪。
- 帘钩:挂帘子的钩子。
- 残照:夕阳的余晖。
- 菡萏:指荷花,常用来象征美好而短暂的事物。
- 闰:指农历中加插的一个月。
典故解析:
本诗中提到的“年年离别在清秋”,可以理解为对人生离别的感慨。清秋是一个象征孤独和思念的季节,常在古诗词中出现,反映了人们对过往的追忆与对未来的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樊增祥(?-?),清代诗人,其诗词多描写自然与人情,风格清新,常带有淡淡的忧伤。他的作品在清代诗坛上占有一席之地。
创作背景:
这首词的创作背景可能与作者个人的经历有关,表达了他对离别和时光流逝的感慨。在清代,社会动荡,离别成为常态,作者通过这首词寄托了对人生的思考。
诗歌鉴赏:
《浪淘沙》以清新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作者的愁苦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整首词在形式上采用了词的结构,韵律流畅,词句优美,给人一种温柔而又深邃的感受。开篇的“挨过一春愁”便直入主题,表达了经过一段时间的愁苦,心中难以释怀的情感。接着,作者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场景,草屋、双飞的燕子、夕阳的残照,构成了一个充满诗意的画面,使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词的最后,作者用“菡萏花时添一闰”来强调离别的苦涩,再次呼应了整首词的主题。
在意象的运用上,诗中草屋、燕子、荷花等意象均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内涵,既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有对离别的无奈。通过这些意象,作者表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人生变迁的深思,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挨过一春愁:经历了漫长的春天,心中充满愁苦。
- 莫便归休:不愿意立刻回去休息,暗示心中有未解的愁绪。
- 伯通草屋巷西头:描绘一个具体的地点,似乎在回忆某个熟悉的场景。
- 似尔双飞来赁庑,我亦温柔:燕子的飞舞与自身的温柔形成对比,反映内心的柔软与向往。
- 独自上帘钩:独自一人挂起帘子,表现孤独的状态。
- 残照当楼:夕阳的余晖洒在楼上,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显悲凉的氛围。
- 年年离别在清秋:每年在清秋时节都经历离别,充满了对往事的追忆。
- 菡萏花时添一闰,一倍勾留:在荷花盛开的时节多出一个闰月,暗示着愁苦加倍。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燕子、荷花等自然意象比喻人生的离别与愁苦。
- 拟人:夕阳的余晖被赋予了情感,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
- 对仗:句中有对仗的工整,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的中心思想围绕着离别、愁苦与对时光的思考,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草屋:象征简朴生活与归属的渴望。
- 燕子:象征自由与幸福,反映作者对往昔的回忆。
- 残照:暗示时光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 菡萏:象征美好而短暂的事物,反映人生的脆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伯通”指的是什么? A. 人物
B. 地点
C. 物品
D. 事件 -
“菡萏花时添一闰”中的“闰”是什么意思? A. 春天
B. 多余的时间
C. 夏天
D. 冬天 -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愁苦与离别
C. 希望
D. 满足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温庭筠的《菩萨蛮》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樊增祥的《浪淘沙》在意境上更为悲伤,李清照的词则更多地表现对爱情的追忆与向往。两者都体现了对时间和人生的感慨,但角度与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与解读》
- 《樊增祥生平及作品研究》
以上内容为《浪淘沙》的详细解析,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首古诗词的美妙与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