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 水宿》

时间: 2025-01-06 08:16:25

枕畔水泠泠,并作秋声,布衾初拥别愁生。

风露自寒天自远,梦隔江城。

篷底漏疏星,何处渔灯,桐江钓后一裘轻。

宦海不如归去稳,烟渚芦汀。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浪淘沙 水宿
作者:吴闻礼 〔明代〕
枕畔水泠泠,并作秋声,布衾初拥别愁生。
风露自寒天自远,梦隔江城。
篷底漏疏星,何处渔灯,桐江钓后一裘轻。
宦海不如归去稳,烟渚芦汀。


白话文翻译

在枕边听着水声潺潺,仿佛是秋天的声音,刚刚拥抱着被子就生出离愁。
风和露水都感到寒冷,天也显得遥远,梦中与江城隔得很远。
帐篷底下透漏着稀疏的星光,哪里能看到渔船的灯火,桐江边钓鱼后衣衫轻便。
在官场的波涛中,不如回家来得安稳,烟雾缭绕的洲渚和芦苇荡。


注释

  • 泠泠:形容水声清冷的样子。
  • 布衾:指被子,布做的被子。
  • 别愁:离愁,因离别而生的忧愁。
  • 梦隔江城:梦中和江城相隔遥远。
  • 漏疏星:指帐篷下星光稀疏。
  • 渔灯:渔船上的灯光。
  • 宦海:官场,形容复杂而艰难的官场生活。
  • 烟渚芦汀:烟雾缭绕的洲渚和芦苇荡,描绘自然景色。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闻礼,明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作多以自然景色和人生感悟为主题,风格清新雅致。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水边,诗人因离家在外而生离愁,表现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背景反映了明代士人的生活状态和心理。


诗歌鉴赏

《浪淘沙 水宿》是一首极具抒情性的词作,展现了诗人在水边宿夜时的孤寂与思乡之情。开篇即以“水泠泠”描绘出夜晚水声的清脆,仿佛是秋风带来的凉意,使人不禁联想到离愁别绪。承接着“布衾初拥别愁生”,诗人通过被子的温暖与内心的寒冷形成鲜明对比,突显出他心中的忧伤。

接下来的“梦隔江城”则表现出梦境的遥远与现实的无奈,诗人对家乡的思念愈发浓烈。星光的稀疏与渔灯的渺小,进一步渲染出夜的静谧与孤寂。“宦海不如归去稳”一句,直抒胸臆,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渴望回归宁静的乡村生活,显示出诗人对真挚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与生动的意象,构建出一个充满思乡情怀的夜晚场景,诗人借自然景色映射内心情感,展现了极高的艺术成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枕畔水泠泠:在枕边听水声,清幽而冷冽。
  2. 并作秋声:水声与秋声相融,增添了季节的意境。
  3. 布衾初拥别愁生:刚盖上被子,离愁便油然而生。
  4. 风露自寒天自远:夜里风寒,天际又显得遥远。
  5. 梦隔江城:梦中与江城相隔,暗示对家乡的思念。
  6. 篷底漏疏星:帐篷下星光稀疏,暗示孤独的环境。
  7. 何处渔灯:渔灯的微弱光亮,增添了夜的寂寥。
  8. 桐江钓后一裘轻:钓鱼后衣衫轻便,描绘宁静的生活。
  9. 宦海不如归去稳:官场生活多波折,不如归家安稳。
  10. 烟渚芦汀:描绘了自然的宁静与美丽,结束思乡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宦海”比喻官场,形象生动。
  • 拟人:水声与秋声相融,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如“风露自寒,天自远”,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以及对安稳生活的渴望,情感真挚而深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思念与孤独。
  • 秋声:传达离愁的情绪。
  • :象征远方的希望与孤寂。
  • 渔灯:象征温暖与归属感。
  • 芦汀:代表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水声”给人什么样的感觉?
    A. 温暖
    B. 清冷
    C. 急促

  2. “宦海不如归去稳”这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对官场的赞美
    B. 对乡村生活的向往
    C. 对功名的追求

  3. 诗中提到的“烟渚芦汀”是用来描绘什么?
    A. 官场的复杂
    B. 自然的美丽与宁静
    C. 城市的繁华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对比吴闻礼的《浪淘沙 水宿》和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均表达了思乡之情,但吴闻礼更侧重于对官场的厌倦与对自然生活的向往,而李清照则更加细腻地描绘了个人情感的波动与孤独感。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吴闻礼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