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云怨 闺怨》
时间: 2025-01-04 12:48:4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云怨 闺怨
作者:梁清标 〔明代〕
疏灯薄暮。又一声归雁。飞来平楚。门掩东风,尘生宝箧,流年惊暗度。
綵线慵拈,烛花频剪,旧怨新愁漫空数。卓氏孤吟,班姬团扇,无奈情耽误。
王孙玉勒知何处。把三生誓约,翻云覆雨。去矣朱颜渐非故。
零乱飞蓬,恼煞窗前,莺啼春树。梦罢关山,酒醒残月,极目凄凉南浦。
白话文翻译
在昏暗的灯光下,薄暮降临,听到又一声归雁飞来,传来平楚的消息。门扉紧闭,东风轻拂,尘埃落满了宝箧,流年匆匆而过,令人感到无尽的伤感。
彩线懒得去挑,烛花频繁地剪裁,旧怨新愁在空中漫游不息。卓文君孤独地吟唱,班婕妤轻摇团扇,奈何情感总是耽搁。
王孙你在何方?那誓言如云翻覆无常,去吧,那朱颜已渐渐不再。
窗前飞蓬凌乱,惹得我心烦意乱,春树间黄莺啼鸣。梦醒之后,关山遥远,酒醒时只剩残月,极目远望,南浦一片凄凉。
注释
字词注释
- 疏灯:指昏暗的灯光。
- 薄暮:傍晚时分,天色渐暗。
- 归雁:指雁群归来,象征远方的消息。
- 飞来平楚:意味着传来了平楚地区的消息。
- 宝箧:珍贵的盒子,这里比喻心中珍藏的情感。
- 卓氏孤吟:指卓文君的孤独吟唱,表达对爱情的思念。
- 班姬团扇:班婕妤是汉代的才女,团扇象征女子的柔美。
典故解析
- 卓文君:古代才女,以情感细腻著称,常被用来象征深情的女子。
- 班婕妤:汉代著名的才女,与卓文君同样有着卓越的文学成就。
- 三生三世:常用以形容生死之约,表达坚定不移的爱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梁清标,明代诗人,生活在社会动荡的时期,以诗词见长,风格细腻,情感真挚。他的作品多描写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具有较强的抒情性。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一个孤独的夜晚,诗人通过描写细腻的环境和情感,表现出对离别与爱情的深切思念,反映了诗人内心的苦闷与无奈。
诗歌鉴赏
《春云怨 闺怨》是一首富有情感的抒情诗,诗中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孤独内心的复杂情绪。开头的“疏灯薄暮”就营造出了一种沉静而又略显忧伤的氛围,接着归雁的鸣叫仿佛是一种远方的呼唤,让人感受到思乡之情与对故人的怀念。
随着描写的深入,诗人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结合得天衣无缝。尤其是“卓氏孤吟”和“班姬团扇”的典故,不仅增添了诗的文化内涵,也加深了情感的共鸣。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零乱飞蓬”和“莺啼春树”等意象,进一步渲染了孤独的情绪,展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现实的无奈。整体而言,诗的情感基调是凄凉而深沉的,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与对未来的迷茫。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疏灯薄暮:昏暗灯光下,夜幕降临,暗示孤独的环境。
- 又一声归雁:听到归雁的叫声,象征着思念与孤独。
- 飞来平楚:飞来的消息让人想起远方的故土。
- 门掩东风:门紧闭,象征着与外界的隔绝。
- 尘生宝箧:内心的珍藏因时间而蒙尘,暗示情感的沉重。
- 流年惊暗度:感叹岁月流逝的无情与匆忙。
- 綵线慵拈:对生活的无力与懈怠。
- 卓氏孤吟:借用卓文君的形象,表达对爱情的渴望与孤独。
- 班姬团扇:代表女性的柔情与情感的细腻。
- 王孙玉勒知何处:对理想伴侣的思念与寻找。
- 三生誓约:表达对誓言的美好向往。
- 零乱飞蓬:象征内心的烦乱与无助。
- 莺啼春树:春天的景象中带着一丝生机,却也显得更加孤单。
- 梦罢关山:梦境与现实的隔阂,象征隔离的情感。
- 极目凄凉南浦:将视线投向远方,尽显心中的凄凉与失落。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将“归雁”比作思念的象征。
- 拟人:如“流年惊暗度”,赋予时间以情感。
- 对仗:如“梦罢关山,酒醒残月”,增强了诗的音韵美。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深刻地表达了对爱情的思念、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渴望,情感深沉而细腻,令人感同身受。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灯光:象征孤独与寂寞。
- 归雁:象征思念与归属。
- 东风:象征春天的温暖与希望。
- 宝箧:象征内心的珍藏与情感。
- 飞蓬:象征漂泊与无助。
- 莺啼:象征生命的活力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本诗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杜甫
C. 梁清标
D. 白居易 -
“卓氏孤吟”中“卓氏”指的是哪位古代才女?
A. 王昭君
B. 卓文君
C. 李清照
D. 班婕妤 -
诗中提到的“流年惊暗度”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未来的期待
B. 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C. 对爱情的渴望
D. 对自然的赞美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相见欢》——李煜
- 《红楼梦·桃花扇底江南水》——曹雪芹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春云怨》的比较:两者均表达了对故土的思念,但《静夜思》更为直接,而《春云怨》则通过细腻的环境描写展现情感的复杂性。
- 《相见欢》与《春云怨》的比较:都是表达对爱情的渴望与失落,但《相见欢》更为浓烈,而《春云怨》则显得幽怨而细腻。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的魅力》
这些资料将有助于深入理解该诗及其背景,提升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