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竹炉汤沸火初红》
时间: 2025-01-01 14:26:5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鹧鸪天》
竹炉汤沸火初红, 客来寒夜话头频。 点检松风汤老嫩, 退添柴叶火新陈。 倾七碗,对三人。 须臾梅影上冰轮。 他年若更为图画, 添我炉头倒角巾。
白话文翻译:
竹炉的汤水已经开始沸腾,火焰初红, 寒冷的夜晚,客人频频来访,话题不断。 我点检着松风,汤水的老嫩也在心中衡量, 火焰新旧交替,柴叶的增添也在我的手中。 给三位朋友斟满七碗酒, 转眼间梅花的影子映照在冰轮上。 如果将来能再为你们画幅图画, 请在我的炉头上添上一个倒角的巾帕。
注释:
- 竹炉:用竹子制成的炉子,古人用以煮茶或煮汤。
- 汤老嫩:指的是汤水的成熟程度,老嫩的变化。
- 松风:松树的风声,隐喻清雅的气息。
- 梅影:梅花的影子,象征着高洁的品格。
- 冰轮:指月亮,形容其像冰一样清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渭(1521-1593),字文长,号青藤,明代著名的诗人、画家和书法家。他的作品以豪放、奔放著称,擅长山水、花鸟画,且在诗词上也有很高的造诣。徐渭的人生颇为坎坷,经历了不少政治风波,这也反映在他的作品中。
创作背景:
《鹧鸪天》创作于明代,正值徐渭的中年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诗人与友人相聚,借酒消愁,表达了他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的感慨。
诗歌鉴赏:
《鹧鸪天》是徐渭在寒夜与朋友相聚时所作,诗歌通过温暖的火炉、沸腾的汤水与酒杯,营造出一种温馨而亲密的气氛。开篇“竹炉汤沸火初红”,通过细腻的描写让人感受到寒冷夜晚中的温暖,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与关怀。接下来的“客来寒夜话头频”,则进一步强调了朋友聚会的氛围,交谈中流露出浓厚的友情。
在描述汤水的老嫩与火的更替时,诗人不仅在描绘食物的变化,也暗示了生活的无常与时光的流逝。诗的高潮在“倾七碗,对三人”中达成,三位朋友围坐,斟酒共饮,体现了浓郁的友谊与共享的乐趣。最后几句“若更为图画,添我炉头倒角巾”,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与对友谊的珍视,暗示他希望在未来的岁月里继续与朋友分享美好的时光。
整首诗通过对细节的描绘、氛围的营造和情感的流露,展现了徐渭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真挚。诗中的每一个意象都蕴含着深厚的情感,体现了诗人内心的丰富与复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竹炉汤沸火初红:竹制的炉子上,汤水开始沸腾,火焰微红,营造出温暖的气氛。
- 客来寒夜话头频:寒冷的夜晚,朋友们相聚,谈话频繁,显得温馨而亲密。
- 点检松风汤老嫩:对汤水的老嫩进行细致的检查,隐喻对生活细节的关注。
- 退添柴叶火新陈:柴火的更换象征着时间的流逝,生活中不断有新的事物加入。
- 倾七碗,对三人:为三位朋友斟满七碗酒,体现出热情好客的情谊。
- 须臾梅影上冰轮:转瞬之间,梅花的影子映入明亮的月光,象征着纯洁与高雅。
- 他年若更为图画:如果未来再作画,想要表现出当时的温暖与友谊。
- 添我炉头倒角巾:希望在炉头上添一条倒角巾,象征着对未来美好时光的期盼。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梅影上冰轮”,将梅花影子比作清冷的月光,展现出高洁的情感。
- 对仗:如“倾七碗,对三人”,上下句相对,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
- 细节描写:通过对汤水、火焰的细致描写,增强了诗的画面感和温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温暖的聚会为背景,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对生活细节的关注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期待,展现出诗人徐渭在困惑时刻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炉:象征温暖与亲密的家庭氛围。
- 汤:象征生活的滋味与人际之间的情感交流。
- 梅影:象征高洁和纯粹的情感。
- 冰轮:象征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竹炉”是什么? A. 用竹子制成的炉子
B. 一种饮品
C. 一种乐器 -
诗中“倾七碗,对三人”表现了什么? A. 诗人对生活的无奈
B. 诗人对友情的珍视
C. 诗人对酒的喜爱 -
“梅影上冰轮”中的梅影象征什么? A. 友情
B. 高洁与纯粹
C. 时间的流逝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徐渭的《鹧鸪天》和李白的《月下独酌》都探讨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但前者更侧重于友情的温暖,后者则更多体现了孤独与自我反思。两者在意象运用上也有不同,徐渭运用日常生活细节,而李白则倾向于自然景观的描写。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徐渭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