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甲申1944暮春中大北大楼凭眺》
时间: 2025-01-14 22:46:0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鹧鸪天·甲申1944暮春中大北大楼凭眺
——喻蘅
历劫神墟旧海桑。
回天有梦亦苍凉。
一行迷雁沉空碧,
一片残山挂夕阳。
家国事,费评量。
中宵风雨每回肠。
休言故圃秋容淡,
枫叶红分万树霜。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历经灾难后的景象,曾经的繁华如今已成废墟。虽然心中依旧怀有梦想,但回首往事,难免感到苍凉。空中飞过的一行雁影,和夕阳下的残山,似乎都在诉说着无尽的哀愁。国家的兴亡、个人的命运,都是难以评判的。夜深风雨交加,心中难免惆怅。不要说故乡的秋天景色已经淡薄,枫叶依旧红得如同万树霜染。
注释
字词注释:
- 历劫:经历过的坎坷及灾难。
- 神墟:指空荡荡的地方,形容失落的景象。
- 海桑:原本繁华的地方,现在却成了荒凉。
- 回天:指回到过去,梦想的渴望。
- 迷雁:迷失方向的雁,象征漂泊与孤独。
- 残山:形容破败的山岭,代表衰败的家国。
- 费评量:难以评判,犹豫不决。
- 回肠:形容心中感慨、忧伤。
- 故圃:故乡的园圃,象征思乡之情。
- 秋容淡:秋天的景色显得凋零、淡薄。
- 万树霜:形容枫叶红得如同霜染的景象。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迷雁”,古时常用来比喻漂泊失落的人。“残山”则可以引申为对故国的思念,常见于古诗词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喻蘅(本名喻秀华),近现代著名女诗人,参与过抗日战争,诗风优雅,常以情感细腻见称。
创作背景:
此词创作于1944年,正值抗日战争时期,国家动荡不安,诗人以个人的情感寄托对国家和故乡的思念,以及对未来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词以其深情的笔触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家国的深切思念与无奈。开篇的“历劫神墟旧海桑”便以浓厚的历史感,引出对往昔繁华的追忆。诗人通过“回天有梦亦苍凉”表现出对过去美好生活的渴望与失落,带有一种无奈与哀伤的情感。
词中“迷雁”和“残山”的意象交织,形成了一幅凄美的画面。迷失的雁群在空中沉浮,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迷茫,而夕阳下的残山,象征着一种无可奈何的沧桑感。在面对国家的动荡与个人的命运时,诗人发出“家国事,费评量”的感叹,流露出对国家未来的忧虑以及难以决断的情感。
最后两句“休言故圃秋容淡,枫叶红分万树霜”,在悲伤之余,仍然保留了一丝对故乡美景的眷恋。尽管秋天的景色显得苍凉,但枫叶的红色又让人感受到生命的韧性,象征着希望。整首词在哀伤中透着坚韧,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未来的期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历劫神墟旧海桑”:经历了无数劫难,曾经繁华的地方如今已成荒凉。
- “回天有梦亦苍凉”:心中虽仍怀有梦想,但回望往日,却感到无比凄凉。
- “一行迷雁沉空碧”:一行迷失方向的雁在空中飞翔,象征着漂泊与孤独。
- “一片残山挂夕阳”:夕阳映照下的残破山峦,传递出无尽的哀愁。
- “家国事,费评量”:关于家国的事情,难以评判与思量。
- “中宵风雨每回肠”:夜深风雨交加,内心感慨万千。
- “休言故圃秋容淡”:无须再说故乡的秋天景色已显得淡薄。
- “枫叶红分万树霜”:然而枫叶依旧红透,宛如万树霜染。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家国比作“废墟”,突出衰败感。
- 拟人:描写“迷雁”,赋予其情感,增强孤独感。
- 对仗:如“家国事,费评量”,增强词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国家沧桑历史的感慨、对故乡深切的思念以及对未来的渴望,情感丰富而深沉。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迷雁:象征漂泊与孤独。
- 残山:象征破败与无奈。
- 夕阳:象征时间的流逝与悲凉。
- 枫叶:象征生命的韧性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迷雁”象征什么?
A. 漂泊与孤独
B. 幸福与团圆
C. 努力与奋斗 -
“家国事,费评量”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慨?
A. 家庭的和谐
B. 国家未来的忧虑
C. 个人的事业成功 -
诗中提到的“枫叶红分万树霜”传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未来的绝望
B. 对生命的希望
C. 对往事的怀念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同样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 《静夜思》——李白:同样流露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诗词对比:
- 同题材:杜甫的《春望》与喻蘅的《鹧鸪天》,两者都表达了对国家动荡和个人命运的感慨,风格各异但情感一致。
- 不同诗人:李白与喻蘅同样以故乡为主题,但李白的诗多表现豪情壮志,而喻蘅更显柔情细腻。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近现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抗战时期的文学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