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杨君弹古操》

时间: 2025-01-01 15:07:42

年来雅道类聋瘖,到处笙歌只劝淫。

肯抱焦桐闲访隐,应思尘世少知音。

离鸾别鹄皆风月,二典三盘不古今。

闻子细弹千载事,吟夫已见圣人心。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听杨君弹古操
作者: 陈郁 〔宋代〕

年来雅道类聋瘖,到处笙歌只劝淫。
肯抱焦桐闲访隐,应思尘世少知音。
离鸾别鹄皆风月,二典三盘不古今。
闻子细弹千载事,吟夫已见圣人心。

白话文翻译:

近年来,文雅的道理像聋子和瘖人一样,四处充斥着歌声只在引导人沉迷于声色犬马。
谁愿意抱着焦桐,闲游访隐呢?想必是因为尘世间知音太少了。
离鸾、别鹄都是风月之事,二典、三盘都不是古今之事。
听你细心弹奏千载往事,吟唱的人早已看透圣人的心迹。

注释:

  • 聋瘖:指失去听觉和说话能力的人,形容对文化的麻木。
  • 焦桐:焦桐是古代乐器,通常用来比喻高雅的音乐。
  • 知音:理解自己的人,朋友。
  • 离鸾别鹄:均指与情爱相关的意象,离鸾比喻离别,别鹄则指孤独与思念。
  • 二典、三盘:指古代的典籍和乐曲,强调古老的文化传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郁,字子华,宋代诗人,生活在南宋时期,作品多以表达对社会风气的感慨和对古典文化的追求而著称。他的诗风清新,常常带有哲理性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风气浮躁,文人追求声色犬马之时。作者通过对古操的倾听,表达了对当时社会文化的失落与对传统文化的追寻。

诗歌鉴赏:

《听杨君弹古操》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感慨的诗作。诗人通过对当时社会浮华现象的批判,反映出对传统文化的向往与怀念。开篇以“年来雅道类聋瘖”引入,直接点出社会对文雅道理的无视,表现出诗人对当时文化环境的失望与无奈。接着,诗人希望有人能够抱着焦桐,寻找知音,说明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中,真正理解的人和文化已然稀少。后两句通过对古典文化的自省,强调了古代典籍和音乐的价值,指出现今的文化与古人相比,缺乏深度与情感。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忧伤与怀旧,诗人通过对传统古操的倾听,表达了对失去的文化记忆的追求与对真知灼见的渴望。同时,诗中通过音乐、古典文化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心中对高雅艺术的热爱与向往。诗的最后一句以“圣人心”作为总结,抒发了诗人对古代圣贤智慧的敬仰。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年来雅道类聋瘖”:近年来,文雅的道理如同聋子与瘖人,无法听见或表达。
  2. “到处笙歌只劝淫”:到处都是歌声,劝人沉迷于声色之中。
  3. “肯抱焦桐闲访隐”:谁还愿意抱着焦桐,闲游到隐士那里去呢?
  4. “应思尘世少知音”:想必是因为尘世间知音太少了。
  5. “离鸾别鹄皆风月”:离鸾、别鹄都是风月之事。
  6. “二典三盘不古今”:二典、三盘都不是古今之事,强调文化的失落。
  7. “闻子细弹千载事”:听你细心弹奏千载往事。
  8. “吟夫已见圣人心”:吟唱的人早已看透圣人的心迹。

修辞手法

  • 比喻:诗中将文化衰落比作聋瘖,生动形象地揭示了社会风气。
  • 对仗:如“离鸾别鹄”,增强了诗的音乐性和节奏感。
  • 反讽:表面上是在歌颂古操,实则隐含对社会风气的讽刺。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核心思想是对传统文化的珍视与对当代文化浮躁现象的批判。诗人通过对古典音乐的倾听,呼唤对文化深度的回归与对知音的渴望,展现出对时代变迁的深切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焦桐:象征高雅、深邃的音乐。
  • 离鸾、别鹄:代表离别与孤独的情感。
  • 笙歌:象征当时社会的浮华与喧嚣。

这些意象共同构建了诗歌的情感基调,传达出一种对人心与文化的忧虑。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焦桐”象征什么? A. 浮华
    B. 高雅音乐
    C. 失落情感

  2. “离鸾别鹄”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离别与孤独
    C. 追求名利

  3. 诗人对现代文化的态度是? A. 赞美
    B. 批判
    C. 无所谓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 — 李白
  • 《春江花月夜》 — 张若虚

诗词对比

  • 陈郁的《听杨君弹古操》与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前者更侧重于对古文化的追思与社会批判,后者则通过历史的回眸表达对逝去时光的感慨。两者都对传统文化有深切的情感,但表现方式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诗词鉴赏辞典》
  • 《古诗文阅读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