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梅》

时间: 2024-12-29 19:04:28

栗玉圆彫蕾,金钟细著行。

来从真蜡国,自号小黄香。

夕吹撩寒馥,晨曦透暖光。

南枝本同姓,唤我作它杨。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栗玉圆彫蕾,金钟细著行。
来从真蜡国,自号小黄香。
夕吹撩寒馥,晨曦透暖光。
南枝本同姓,唤我作它杨。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叫蜡梅的花,花蕾圆润如栗子,金色的钟形花朵悄然绽放。它来自蜡梅的故乡,自称为“小黄香”。傍晚的微风轻轻拂过,带来阵阵芳香;清晨的阳光透过枝叶,洒下温暖的光辉。南方的枝条与我同属一个家族,却叫我作“它杨”。

注释:

  • 栗玉:指的是花蕾形状,像栗子一样圆润,具有玉的光泽。
  • 金钟:形容蜡梅花的形状,像金色的小钟。
  • 真蜡国:指蜡梅的原产地,可能隐喻某个地方的名称。
  • 小黄香:自我称呼,意指自己是小型的、黄色的花,且带有香气。
  • 夕吹撩寒馥:傍晚的风轻轻掠过,带来寒冷的香气。
  • 晨曦透暖光:清晨的阳光透过树叶,洒下温暖的光辉。
  • 南枝本同姓:指南方的蜡梅与自己同属一个科属。
  • 作它杨:被称作“它杨”,可能是指蜡梅的另一个名称或别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的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杨万里在诗歌创作上追求简洁、明了的风格,注重真实的情感表达。

创作背景:

《蜡梅》写于南宋时期,正是诗人对自然界细腻观察的体现。蜡梅作为一种耐寒的花卉,象征着坚韧与美丽,恰如诗人在逆境中坚持创作的态度。诗中对蜡梅的描绘,既是对自然的热爱,也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诗歌鉴赏:

《蜡梅》通过细腻的描写与生动的意象,传达了蜡梅的独特美感和诗人对其的深厚感情。开头两句以“栗玉圆彫蕾,金钟细著行”描绘了蜡梅花的形态特征,生动形象,让人仿佛看到了那圆润的花蕾和金色的钟形花朵。这种细腻的描写不仅让读者感受到蜡梅的外在美,也引发了对其生长环境的遐想。

接下来的“来从真蜡国,自号小黄香”中,诗人以自称的方式,表现出蜡梅的自信与骄傲,营造出一种亲切感。蜡梅的香气在“夕吹撩寒馥,晨曦透暖光”中被进一步强调,既有傍晚的寒意,又有清晨的温暖,体现了蜡梅在寒冬中盛开的顽强生命力。

最后两句“南枝本同姓,唤我作它杨”则引入了亲情和归属感,蜡梅与南方的同类相互呼应,展现出一种自然界的联系与和谐。这首诗不仅仅是对蜡梅的赞美,更是对生命力的礼赞,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栗玉圆彘蕾:描绘蜡梅花蕾的形状,形象生动,给人以视觉的美感。
  2. 金钟细著行:强调蜡梅花的颜色与形态,增加了对蜡梅的美好印象。
  3. 来从真蜡国:引入蜡梅的出处,增强了诗的文化底蕴。
  4. 自号小黄香:表达蜡梅的自我认同,显示出其独特性。
  5. 夕吹撩寒馥:通过晚风的描写,营造出一种环境氛围。
  6. 晨曦透暖光:描绘清晨的温暖,表现蜡梅的生命力。
  7. 南枝本同姓:引入亲属关系,增添了蜡梅的亲切感。
  8. 唤我作它杨:自我认同与归属感的表达,增添了诗的深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蜡梅的花蕾比喻为“栗玉”,增强了画面感。
  • 拟人:蜡梅自称“小黄香”,赋予其人性化的特征,增加亲切感。
  • 对仗:如“夕吹撩寒馥,晨曦透暖光”,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蜡梅的描写,传达了坚韧、优雅的生命力,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蜡梅:象征坚韧与美丽,代表冬季的希望。
  2. 寒馥:描绘了寒冷中的香气,象征生命的坚持。
  3. 晨曦:象征新的开始与希望,传递温暖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蜡梅的花蕾形状比喻为哪种水果?

    • A. 苹果
    • B. 栗子
    • C. 桃子
  2. 诗中提到“金钟”是指什么?

    • A. 金色的钟
    • B. 蜡梅的花朵
    • C. 金色的铃铛
  3. 诗人希望表达什么情感?

    • A. 对生命的无奈
    • B. 对自然的热爱
    • C. 对人际关系的困惑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梅花》 - 王安石
  • 《冬梅》 - 陆游

诗词对比:

  • 《梅花》与《蜡梅》:两首诗均描绘了冬季花卉,梅花象征坚韧与高洁,蜡梅则体现了温暖与亲切。两者的意象与情感基调互为映衬,展现了不同的美。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杨万里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