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池》

时间: 2025-01-08 21:58:13

冷涵秋水碧溶溶,一片澄明见底空。

有日晴来云衬白,

几时吹落叶浮红。

香啼蓼穗娟娟露,乾动莲茎淅淅风。

凌晓无端照衰发,便悲霜雪镜光中。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冷涵秋水碧溶溶,一片澄明见底空。
有日晴来云衬白,几时吹落叶浮红。
香啼蓼穗娟娟露,乾动莲茎淅淅风。
凌晓无端照衰发,便悲霜雪镜光中。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池水的清澈,水面上漂浮着红色的落叶,阳光照射下,白云映衬着湖面。水边的香草在秋露中轻声啼鸣,微风吹动着莲花的茎。清晨的阳光照耀着我的白发,不禁让我感到对岁月流逝的悲伤,仿佛在镜子中看到霜雪的痕迹。

注释:

  • 冷涵:冷清而深的水面。
  • 碧溶溶:形容水清澈碧绿,波光粼粼的样子。
  • 澄明见底:水面清澈,可以看到水底。
  • 吹落叶浮红:指秋风吹落的红色树叶漂浮在水面。
  • 香啼:香草在微风中轻轻摇曳的声音。
  • 娟娟露:清晨的露水闪烁,形容清丽的样子。
  • 凌晓:清晨的光线。
  • 衰发:衰老的头发,指年纪渐长的迹象。
  • 霜雪镜光:比喻白发如霜雪般闪亮,映照出衰老的现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融,字子韵,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而著称。吴融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表现内心情感,善于运用细腻的描写展现生活的点滴。

创作背景:

《秋池》创作于秋季,诗人可能是在游览秋日的池塘时,感受到自然景色的宁静与美丽,又因自身的衰老而引发对生命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秋池》在意象的构建上表现得极为精致,诗人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略带忧伤的氛围。首句“冷涵秋水碧溶溶”即刻将读者带入一个清冷而宁静的秋池之中,水的清澈与静谧让人感到一丝清新的气息。接下来通过阳光与白云的映衬,使得这一幅自然画面更加生动。诗中反复出现的“香啼”和“淅淅风”,不仅增添了秋天的音韵美,也传达出一种生命在秋风中逐渐沉寂的感受。

诗的最后两句则是情感的高潮,诗人在清晨的阳光中照见了自己衰老的白发,触发了对岁月流逝的深切感慨。这种由外部景象引发的内心感受,体现了诗人对生命与时间的思考,令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冷涵秋水碧溶溶:描绘秋天清冷的池水,色泽碧绿,波光荡漾。
  2. 一片澄明见底空:水面清澈透明,底部一览无余,增强了景象的静谧。
  3. 有日晴来云衬白:阳光明媚,白云在空中飘动,衬托出池水的清晰。
  4. 几时吹落叶浮红:秋风吹落红叶,漂浮在水面,增添了秋日的意境。
  5. 香啼蓼穗娟娟露:香草轻声摇曳,露水闪烁,描绘出清晨的细腻美。
  6. 乾动莲茎淅淅风:微风吹动莲茎,声音轻柔,生动地体现了自然的和谐。
  7. 凌晓无端照衰发:清晨的阳光照耀着自己的白发,激起对衰老的感慨。
  8. 便悲霜雪镜光中:在镜子中看到自己的白发,感到悲伤,表达了对时间无情的感叹。

修辞手法:

  • 比喻:“霜雪镜光”将白发比作霜雪,形象生动,表达了衰老的无奈。
  • 拟人:“香啼”赋予香草以生命,增强了诗歌的生动性。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音韵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池水和个人的衰老,表现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与对生命流逝的感慨,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秋水:象征宁静与清澈,亦暗示生命的流逝。
  2. 红叶:秋天的象征,代表着时间的变迁。
  3. 莲茎:象征纯洁与美好,表达对生命的热爱。
  4. 白发:象征衰老与时间的无情,带来深切的感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冷涵秋水碧溶溶”主要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象?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2. “凌晓无端照衰发”中的“衰发”指的是什么?
    A. 青春
    B. 头发变白
    C. 头发浓密
    D. 头发光泽

  3. 诗中提到的“香啼蓼穗”是用来描绘哪些景象的?
    A. 水面波光
    B. 清晨的露水
    C. 秋风的声音
    D. 自然的和谐美

答案:

  1. C
  2. B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春望》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比较《秋池》与李白的《月下独酌》,两首诗都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但《秋池》更侧重于秋天的宁静与个人情感的流露,而《月下独酌》则强调在孤独中对人生的思考与超脱。两者在表现手法上各具特色,展现了不同的情感深度和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