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日夜月意偃蹇夜久微明须臾复瞻叔兄》

时间: 2025-01-01 15:58:49

长风送月九霄宽,无赖浮云告亦顽。

本自无私长委照,不应有碍似偏悭。

苍生望治东山隐,四海倾风钓濑閒。

潜复虽深终是昭,停觞且待夜深还。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长风送月九霄宽,无赖浮云告亦顽。本自无私长委照,不应有碍似偏悭。苍生望治东山隐,四海倾风钓濑闲。潜复虽深终是昭,停觞且待夜深还。

白话文翻译:

长风将明月送上九天,宽广的天空下,浮云却无情地遮挡着它。月光本来就无私地普照大地,不应该有任何阻碍,偏偏让人觉得它不够公平。百姓们希望能享有东山的隐逸与安宁,四海的风浪也都平静下来,钓鱼的人在水边悠闲地垂钓。尽管深渊之下的水流潜藏着秘密,终究是会显现的,举杯暂且等待,直到夜深时分再继续欣赏。

注释:

  • 长风:指的是轻柔的风,形容夜晚的宁静。
  • 浮云:形容云彩的轻薄和无常。
  • 无私:指月光的普照性,不分贵贱。
  • 东山隐:东山指的是隐士的理想居所,象征安逸与隐退。
  • 潜复:潜伏的事物,最终会显露出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魏了翁(约1110年-约1180年),字子华,号海岳,宋代诗人,擅长诗、文、词,尤其以词作成就较高。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抒发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八月十五中秋之夜,正值月圆之时,作者在夜晚观月,感慨万千。诗中反映了对月亮的赞美以及对人世间不公的思考,同时也流露出对自然和人生的哲学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中秋夜,月亮在长风的送伴下,显得格外明亮,然而浮云的遮挡又使得月光的普照受到影响,进而引发了诗人的深思。诗人在赞美月亮的同时,也对人世间的不公表示无奈。诗的前四句通过风、月、云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美与人世间的复杂性,形成鲜明对比。后四句则转向对生活的思考,表达了人们对安定生活的向往。对“东山隐”的提及,不仅是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社会现状的不满。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很强的哲理性和艺术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长风送月九霄宽:长风将明月送到高空,天空显得宽广无边。
  2. 无赖浮云告亦顽:无情的浮云依然顽固地遮挡着月光。
  3. 本自无私长委照:月光本无私地照耀大地。
  4. 不应有碍似偏悭:不应该受到阻碍,似乎让它显得不公平。
  5. 苍生望治东山隐:百姓们渴望能有东山的隐逸生活。
  6. 四海倾风钓濑闲:四海的风浪平息,钓鱼的人悠然自得。
  7. 潜复虽深终是昭:虽然深处隐藏着秘密,最终会显露。
  8. 停觞且待夜深还:举杯暂且等待,直到夜深再继续品味。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月光比作无私的光辉。
  • 对仗:如“长风送月”与“无赖浮云”形成对比。
  • 拟人:浮云被赋予了无情和顽固的特征。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强调了人们对安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真理和公正的渴望。

意象分析:

  • 长风:象征自然的力量与宁静。
  • 明月:代表真理与光明。
  • 浮云:象征生命中的障碍与无常。
  • 东山:隐士理想的安逸生活,象征对平静生活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长风送月”描绘了什么场景? A. 风暴来临
    B. 明月升起
    C. 月亮被云遮挡
    答案:B

  2. “苍生望治东山隐”中的“东山”象征什么? A. 贫穷
    B. 隐士的生活
    C. 战乱
    答案:B

  3. 诗中提到的“浮云”有什么象征意义? A. 财富
    B. 无常与障碍
    C. 和平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水调歌头》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苏轼《水调歌头》中同样表达了对月亮的深情,但重在抒发个人情感与亲情,而魏了翁则更多地关注社会和自然的关系。
  • 李白《静夜思》则通过对月的思念,表达了游子的孤独与思乡之情,风格更加个人化。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入门》
  • 《唐诗宋词鉴赏》

以上为《八月十五日夜月意偃蹇夜久微明须臾复瞻叔兄》的详细解析和学习材料,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