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登长城关楼》
时间: 2025-01-14 01:12:2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九日登长城关楼 王琼 〔明代〕
危楼百尺跨长城,雉堞秋高气肃清。 绝塞平川开堑垒,排空斥堠扬旗旌。 已闻胡出河南境,不用兵屯细柳营。 极喜御戎全上策,倚栏长啸晚烟横。
白话文翻译:
高耸的楼阁百尺之高,横跨在长城之上,秋日的高空下,城墙显得格外肃穆清冷。 在边塞的平原上,挖掘了壕沟和堡垒,高空中哨兵的旗帜飘扬。 已经听说胡人退出了河南地区,不再需要军队驻扎在细柳营。 非常高兴地认为,防御外敌是最佳策略,倚着栏杆长啸,晚霞中的烟雾横亘。
注释:
- 危楼:高耸的楼阁。
- 雉堞:城墙上的齿状防御工事。
- 绝塞:边塞的尽头。
- 斥堠:古代边防的哨兵。
- 细柳营:古代军事驻地,这里指军事部署。
典故解析:
- 细柳营:典出《史记·项羽本纪》,项羽在细柳营与刘邦对峙,后被刘邦击败。这里用以指代军事驻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琼,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多以边塞诗为主,反映了明代边疆的军事和生活状况。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高远望长城关楼的景象,表达了对边防稳固的喜悦和对和平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长城关楼的雄伟景象,展现了边塞的肃穆与宁静。诗人通过对“危楼”、“雉堞”、“斥堠”等意象的运用,构建了一幅边塞防御的图景。诗中的“已闻胡出河南境”一句,透露出边疆安宁的消息,而“不用兵屯细柳营”则进一步强调了和平的到来。最后两句“极喜御戎全上策,倚栏长啸晚烟横”,表达了诗人对防御策略的赞赏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豪迈的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危楼百尺跨长城”,以夸张手法描绘了楼阁的高耸,横跨在长城之上,展现了边塞的雄伟。
- 次句“雉堞秋高气肃清”,通过“秋高”和“气肃清”描绘了边塞秋日的肃穆氛围。
- 第三句“绝塞平川开堑垒”,描述了边塞平原上的防御工事,展现了边防的严密。
- 第四句“排空斥堠扬旗旌”,通过“排空”和“扬旗旌”描绘了哨兵的警惕和边防的活跃。
- 第五句“已闻胡出河南境”,传达了边疆安宁的消息,暗示了和平的到来。
- 第六句“不用兵屯细柳营”,进一步强调了和平,不再需要军事部署。
- 最后两句“极喜御戎全上策,倚栏长啸晚烟横”,表达了诗人对防御策略的赞赏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豪迈的情怀。
修辞手法:
- 夸张:如“危楼百尺”,夸张地描绘了楼阁的高耸。
- 拟人:如“排空斥堠扬旗旌”,赋予哨兵以动态的形象。
- 对仗:如“危楼”对“雉堞”,“绝塞”对“排空”,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边塞的防御和和平的向往。诗人通过对边塞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边防稳固的喜悦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 危楼:象征着边塞的雄伟和防御的坚固。
- 雉堞:象征着边防的工事和防御的严密。
- 斥堠:象征着边防的警惕和活跃。
- 晚烟:象征着和平的宁静和生活的安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危楼”指的是什么? A. 高耸的楼阁 B. 城墙 C. 哨兵 D. 堡垒
-
“细柳营”在诗中指的是什么? A. 军事驻地 B. 边塞 C. 河南地区 D. 长城
-
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忧虑 B. 愤怒 C. 喜悦 D. 悲伤
答案:1. A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昌龄的《出塞》:同样描绘了边塞的景象,表达了对边防的关切。
- 杜甫的《春望》:通过对长安春景的描绘,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
诗词对比:
- 王昌龄的《出塞》与王琼的《九日登长城关楼》:两者都描绘了边塞的景象,但王昌龄的诗更多表达了对战争的忧虑,而王琼的诗则更多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诗别裁集》:收录了王琼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边塞诗选》:收录了多首边塞诗,可以进行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