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书声夜洗灯如水,意美难言。莫负华年。占断人间百梦圆。朦胧欲睡还无睡,且去庭园。才过幽栏。惊觉离心月乍寒。
白话文翻译
在静谧的夜晚,书声如水般流淌,灯光明亮而柔和,心中美妙的意境难以用言语表达。不要辜负了这美好的年华,奢望在世间能够圆满无憾。虽然困倦,然而仍旧无法入睡,不如走到庭院中去。刚刚越过幽静的栏杆,突然发现心中离愁渐起,月光似乎也变得寒冷。
注释
- 书声:书本翻阅或朗读时所发出的声音,象征着学习和思考。
- 夜洗:夜晚的宁静和清新,仿佛被洗净一般。
- 灯如水:灯光柔和,形容夜晚的氛围。
- 华年:指美好的年华,象征年轻时光。
- 占断:占据、拥有。
- 百梦圆:表达对美好梦想的追求和希望。
- 朦胧:模糊不清的状态。
- 庭园:院子或花园,象征自然与宁静。
- 幽栏:幽静的栏杆,增添了诗句的氛围。
- 离心:心中产生的思念、忧愁。
- 月乍寒:指月光忽然变得寒冷,暗示情感的变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绮,现代诗人,创作风格多样,擅长运用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意象描绘生活中的点滴。她的作品常常蕴含对人生的思考,情感真挚,语言清新。
创作背景
《采桑子 夜读》创作于一个宁静的夜晚,诗人沐浴在书声与灯光之中,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对美好年华的珍惜。诗中流露出对梦想的追求和对人生的思索。
诗歌鉴赏
《采桑子 夜读》以其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意象吸引着读者。诗的开头通过“书声夜洗灯如水”,描绘出一个静谧的夜晚,书声和灯光交织,营造出一种恬淡而清新的氛围。这里的“书声”不仅仅是声音,更象征着知识的浸润和灵魂的洗礼。接着,诗人表达了对“华年”的珍惜,似乎在提醒自己和读者,不要辜负年轻时光。
“占断人间百梦圆”一句,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理想的追求,渴望在短暂的人生中实现美好的梦想。接下来的“朦胧欲睡还无睡”,则表现了内心的挣扎和对宁静夜晚的依恋。虽然困倦,但诗人选择了不去睡觉,而是走向庭园,寻找内心的宁静。
最后两句“惊觉离心月乍寒”,将情感推向高潮,月光的寒冷似乎映射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整首诗在语言上简洁而富有韵味,情感上真挚而深刻,既有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也有对人生梦境的追寻,让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书声夜洗灯如水”:夜晚的书声如流水般流淌,灯光明亮,象征着静谧的学习氛围。
- “意美难言”:内心的美好意境,却难以用言语表达。
- “莫负华年”:劝诫自己珍惜年轻的时光。
- “占断人间百梦圆”:希望能够实现人生的理想和梦想。
- “朦胧欲睡还无睡”:虽然感到困倦,但仍然无法入睡,表现内心的矛盾。
- “且去庭园”:决定走到庭院,寻找心灵的宁静。
- “才过幽栏”:刚刚越过幽静的栏杆,意味着进入另一个空间。
- “惊觉离心月乍寒”:突然感到心中涌起离愁,月光似乎也变得寒冷,象征情感的变化。
修辞手法
- 比喻:“灯如水”将灯光比作流水,形象生动。
- 拟人:“书声夜洗”赋予书声以动作,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诗中有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主要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理想人生的追求,同时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念,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书声:象征知识和思考。
- 灯:代表光明与希望。
- 华年:象征年轻与美好时光。
- 庭园:象征自然与宁静。
- 月:代表孤独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书声夜洗灯如水”的意思是: a) 夜晚的书声很嘈杂
b) 夜晚的书声清晰而柔和
c) 夜晚没有书声 -
“莫负华年”强调了什么? a) 年轻时光的重要性
b) 年龄的无奈
c) 梦想的遥远 -
“离心月乍寒”中的“寒”指的是什么? a) 天气变冷
b) 内心感到的孤独与忧伤
c) 月亮变亮
答案:
- b) 夜晚的书声清晰而柔和
- a) 年轻时光的重要性
- b) 内心感到的孤独与忧伤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苏轼《水调歌头》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李白《静夜思》:同样展现了夜晚的孤独与思念,情感更为直接。
- 苏轼《水调歌头》:在对月亮的描写上更为细腻,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和思考。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现代诗词选》
- 《黄绮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