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音歌》
时间: 2025-01-01 06:29:5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八音歌》
金张与许史,不知寒士名。
石交少瑕疵,但有一麯生。
丝色随染异,择交士所贵。
竹林固皆贤,山王以官累。
匏酌可延客,藜羹无是非。
土思非不深,无屋未能归。
革华虽可侯,不敢践危地。
木奴会足饱,宽作十年计。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士人的复杂情感。金张和许史两位名士,竟不知道那些寒士的名字;即使朋友之间也有瑕疵,只有一位好酒的朋友才显得特别。丝绸的颜色因染色而不同,选择交友须看重品德。竹林之中的人都是贤良淑德,山王因官职而名声显赫。用葫芦酒可以延请客人,藜羹则没有是非之争。对故土的思念并不是不深切,然而没有住所便无法归家。即使浮华可以让人高官,却不敢去冒险踏上危险的土地。木奴(指木匠)会满足于丰足的生活,宽裕地规划未来十年。
注释
- 金张与许史:金、张、许、史都是历史上著名的士人,他们的名字在当时广为流传。
- 寒士:指贫寒的士人或读书人,通常指有志向但经济条件差的人。
- 石交:交友之间的关系,如同石头一样坚固。
- 丝色随染异:丝绸的颜色会因染料的不同而有所变化,暗喻人的品德和外表的变化。
- 匏酌:用葫芦器具盛酒,表示待客之道。
- 藜羹:用藜麦做的羹,象征简单朴素的食物。
- 土思:对故土的思念。
- 革华:浮华的表面,指的是名利。
- 木奴:木匠,象征劳动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与义,字君复,号山樵,南宋时期的诗人。曾任职地方官,因其才华和清白著称。他的诗作多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尤其是对于社会和人情的深入思考。
创作背景
《八音歌》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士人地位变化之际。诗人通过对士人与名士关系的探讨,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复杂性和人际关系的微妙。
诗歌鉴赏
《八音歌》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展现了诗人对人际关系、社交礼仪及身份的深刻思考。诗中开头提到的金张与许史,象征着士人的名望与地位,而与之形成对比的寒士,则反映了社会的另一面。诗人用“石交”来描绘友谊的坚固,但同时也承认友谊中的瑕疵,显示了人际关系的复杂性。
其次,诗中提及的“丝色随染异”进一步揭示了人际交往中选择朋友的标准,强调品德的重要性。竹林的贤者与山王的官位形成鲜明对比,反映了对道德与名利的不同看法。
接下来的“匏酌可延客,藜羹无是非”,则传达了待客之道的朴素与真诚。诗人认为,尽管物质条件有限,简单的饮食也能带来真诚的交流。
最后,诗句中“土思非不深,无屋未能归”深刻地表达了诗人的故乡情怀与归属感的缺失。整体上,诗歌的情感基调是对社会现状的反思与对真诚友谊的渴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金张与许史,不知寒士名:名士金张与许史对寒士无知,反映了社会上层与底层的隔阂。
- 石交少瑕疵,但有一麯生:朋友之间的关系虽然有瑕疵,但仍有真正的朋友出现。
- 丝色随染异,择交士所贵:朋友的选择应以品德为重,如丝绸因染色而异。
- 竹林固皆贤,山王以官累:竹林中人皆为贤者,而山王则因官职而声名显赫。
- 匏酌可延客,藜羹无是非:用葫芦酒待客,简单的藜羹没有是非之争。
- 土思非不深,无屋未能归:对故土的思念虽深,但没有住所无法归家。
- 革华虽可侯,不敢践危地:尽管名利诱人,却不敢冒险。
- 木奴会足饱,宽作十年计:劳动者可满足于丰足的生活,宽裕地规划未来。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名士与寒士的对比,突显了社会阶层的差异。
- 比喻:用“丝色随染异”比喻人际关系中品德的重要性。
- 反语:诗中有些表述暗含讽刺,反映出对虚华的批判。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人际关系的深刻思考,强调品德与真诚的价值,同时反映了对名利的怀疑和对故乡的思念,是一种对社会现状的反思。
意象分析
- 金张与许史:象征名士,反映社会的上层。
- 寒士:代表底层士人,弱势群体。
- 竹林:象征理想人格与高尚品德。
- 匏与藜:反映待客之道的朴素与真实。
- 土思与无屋: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漂泊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金张与许史代表什么? A. 农民
B. 名士
C. 商人
D. 学者 -
“匏酌可延客,藜羹无是非”中“藜羹”指的是什么? A. 精致的菜肴
B. 简单的食物
C. 酒
D. 水果 -
“土思非不深,无屋未能归”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归属感
B. 厌世感
C. 对家乡的思念
D. 对未来的期待
答案:1.B 2.B 3.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归园田居》陶渊明
- 《望庐山瀑布》李白
诗词对比
《静夜思》与《八音歌》:
- 两首诗均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静夜思》更直接,而《八音歌》则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展开。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基础知识》
以上是《八音歌》的详细解读与分析,希望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情感与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