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云气接昆崙,涔涔塞雨繁。
羌童看渭水,使客向河源。
烟火军中幕,牛羊岭上村。
所居秋草净,正闭小蓬门。
白话文翻译:
云气与昆仑山相连,雨水绵绵,天气阴沉。
羌族的孩子在渭水边玩耍,让过路的客人朝着河源方向去。
军营中的炊烟袅袅,山岭上有牛羊在悠闲地吃草。
我居住的地方秋天的草地干净整洁,正关上小小的蓬门。
注释:
- 昆崙:指昆仑山,古代神话中的神山,象征神秘的高处。
- 涔涔:形容雨水绵绵,声音轻柔。
- 羌童:羌族的孩子,羌族是生活在西北地区的民族。
- 渭水:古代的著名河流,流经陕西省。
- 使客:即引导过路的客人。
- 烟火:指军营中烹饪时冒出的烟火。
- 牛羊:指在山岭上放牧的牛羊。
- 秋草净:秋天的草地非常干净整洁。
- 小蓬门:小的蓬草门,表示居所的简单与朴素。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因其诗歌深刻反映社会现实而被称为“诗圣”。他的一生经历了安史之乱,深感国家的动荡不安与民众的疾苦,作品常表达忧国忧民的情怀。
创作背景:
《秦州杂诗》是杜甫流亡生涯中的作品,反映了他在艰难的生活环境中对自然和人情的观察与思考,尤其在战争带来的动荡中,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他所见的生活场景。
诗歌鉴赏:
这首诗展现了杜甫对生活的深刻观察和对自然的热爱。开头的“云气接昆崙”以宏大的自然景观引入,给人以一种辽阔的空间感。诗人在描写自然景象时,情绪似乎也随之变得沉重,暗示着内心的忧虑和对时局的思考。
“羌童看渭水”一联,描绘了无忧无虑的儿童形象,仿佛在表达对和平生活的渴望。与此相对的是“烟火军中幕”,这里则带出了战争的痕迹,展现了生活在军营中的人们的艰辛。
最后两句“所居秋草净,正闭小蓬门”则回归到个人的生活细节,表现出一种朴素和宁静。尽管身处动荡,但诗人依然保留着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珍惜。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与人间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动荡时局的无奈,情感层次丰富,形象生动,给人以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云气接昆崙:云层与昆仑山相接,展现出壮丽的自然景观。
- 涔涔塞雨繁:描绘雨水不断,形成阴沉的气候,暗示环境的压抑。
- 羌童看渭水:展现儿童在自然中天真无邪的状态,带来一丝生机。
- 使客向河源:指引过路客人,显示出人们的互助与温情。
- 烟火军中幕:军营中的炊烟,反映出战争的日常生活。
- 牛羊岭上村:山坡上放牧的牛羊,描绘出乡村的宁静。
- 所居秋草净:居住的地方秋草整洁,表现出生活的简单与安宁。
- 正闭小蓬门:关上小门,象征着对外界的隔绝和内心的安宁。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烟火军中幕,牛羊岭上村”,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音韵美。
- 意象:如“云气”、“羌童”、“秋草”等意象,构建起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反映出诗人的情感。
- 比喻:通过自然景象比喻人生的起伏和战争的无情。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和人情,表达了诗人对安定生活的向往及对动荡社会的无奈。诗中既有对美好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间疾苦的深切关怀,充分展现了杜甫的现实主义精神和人文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云气:象征着自然的变化和不定的天气。
- 羌童:代表了无辜与纯真,体现了人们在战争中的无辜。
- 渭水:历史悠久的河流,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与变迁。
- 烟火:反映了生活的琐碎与人们的日常。
- 秋草: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生活的简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羌童”指的是哪个民族的孩子?
- A. 汉族
- B. 藏族
- C. 羌族
- D. 满族
-
诗的开头“云气接昆崙”中提到的昆仑山象征什么?
- A. 生命的开始
- B. 神秘的高处
- C. 战争的根源
- D. 乡村的平静
-
诗中的“烟火军中幕”描绘了什么样的情景?
- A. 战斗的紧张
- B. 日常的生活
- C. 节日的庆祝
- D. 自然的景色
答案:
- C. 羌族
- B. 神秘的高处
- B. 日常的生活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鹿柴》
- 李白的《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杜甫与李白在描写自然时的不同:杜甫偏向沉重的现实主义,而李白则偏向浪漫的理想主义。杜甫的《秦州杂诗》展现了对社会动荡的关注,而李白的《静夜思》则更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杜甫传》
- 《唐代诗歌研究》
这些资料和分析将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杜甫的《秦州杂诗二十首 其十》,并体会其诗歌中的情感与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