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村》

时间: 2025-01-14 15:10:19

碧涧虽多雨,秋沙先少泥。

蛟龙引子过,荷芰逐花低。

老去参戎幕,归来散马蹄。

稻粱须就列,榛草即相迷。

蓄积思江汉,疏顽惑町畦。

稍酬知己分,还入故林栖。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到村
作者:杜甫 〔唐代〕
碧涧虽多雨,秋沙先少泥。
蛟龙引子过,荷芰逐花低。
老去参戎幕,归来散马蹄。
稻粱须就列,榛草即相迷。
蓄积思江汉,疏顽惑町畦。
稍酬知己分,还入故林栖。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尽管碧绿的溪水常常下雨,但秋天的沙滩却早已没有泥巴。蛟龙在水中游动,水边的荷花和芰荷也低下了头。年纪大了,曾经参与戎幕生涯,如今归来却只能放马闲逛。稻谷和粮食都应当整齐地排列,但杂草却让我迷失方向。我在心中积蓄着对江汉的思念,清理着那些对田畦的困惑。稍微回报了知己之间的情谊,还是回到熟悉的林间栖息。


注释

字词注释

  • 碧涧:碧绿的溪水。
  • 秋沙:秋季的沙滩,暗指干枯的状态。
  • 蛟龙:传说中的龙,象征水中的生物。
  • 荷芰:荷花与芰荷,水边植物的代表。
  • 参戎幕:指参与军事生涯。
  • 榛草:杂草,指田间的野生植物。
  • 江汉:指长江和汉水,代表故乡的河流。

典故解析

  • 蛟龙引子:古代传说中,蛟龙是水中的神物,象征着力量与神秘。
  • 参戎幕:暗指杜甫曾经的仕途经历,参与朝政与军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他一生经历了动乱,诗歌作品深刻反映了社会现实,风格悲壮沉郁。

创作背景
《到村》创作于杜甫晚年,正值安史之乱后,国家动荡,他的诗反映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社会现状的感慨。


诗歌鉴赏

《到村》是杜甫晚期的一首诗,展现了他对故乡的深情和对人生的思考。诗的开头以“碧涧虽多雨,秋沙先少泥”描绘了自然景象,转而引出自己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蛟龙的出现,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但接下来的“荷芰逐花低”则暗示着生命的脆弱和无奈。接着,杜甫以“老去参戎幕”表达了自己对过去的怀念与对现状的无奈,曾经的戎马生涯如今已成回忆,回归之后却只能在田野间徘徊。

“稻粱须就列,榛草即相迷”中的稻谷和杂草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对丰收的期盼与现实的困惑。最后以“稍酬知己分,还入故林栖”结束,既是对朋友情谊的珍视,也是对自然归宿的向往。整首诗在抒情中融入了自然和人生哲理,显示出杜甫深邃的思想和细腻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碧涧虽多雨:描绘溪水清澈,雨水充沛。
  • 秋沙先少泥:秋季沙滩干燥,暗示时光流逝。
  • 蛟龙引子过:蛟龙游动,象征生命的活力。
  • 荷芰逐花低:荷花低垂,象征脆弱与无奈。
  • 老去参戎幕:年老,回忆曾经的军事生涯。
  • 归来散马蹄:归乡后放马闲逛,表达无所事事的状态。
  • 稻粱须就列:希望稻谷整齐,象征丰收。
  • 榛草即相迷:杂草丛生,迷惑了方向。
  • 蓄积思江汉:心中思念故乡的河流。
  • 疏顽惑町畦:清理对田畦的困惑。
  • 稍酬知己分:稍微回报朋友之间的情谊。
  • 还入故林栖:归入熟悉的林间栖息,表达归属感。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自然景象比喻人生的无常与脆弱。
  • 拟人:荷花低下头,赋予植物以人的情感。
  • 对仗:如“稻粱须就列,榛草即相迷”,增强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杜甫对故乡的思念、对人生的沉重感与对自然的向往,展现了他在动荡时代中的无奈与坚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碧涧:象征清澈与生命。
  • 秋沙:象征时光流逝与干枯。
  • 蛟龙:象征力量与活力。
  • 荷芰:象征自然的美与脆弱。
  • 故林:象征归属与安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杜甫的《到村》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故乡的思念
    B. 对战争的赞美
    C. 对名利的追求

  2. 诗中“蛟龙引子过”的意思是?
    A. 描述龙的游动
    B. 象征生命的活力
    C. 以上皆是

  3. “稻粱须就列”中“稻粱”指的是什么?
    A. 杂草
    B. 粮食
    C. 河流

答案

  1. A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描写战乱后的感受,表达对国家的忧虑与对未来的希望。
  • 《静夜思》李白:同样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但情感更为柔和。

诗词对比

  • 杜甫的《到村》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的感悟,但杜甫更关注社会与人生的沉重,而白居易则侧重于离别的情感与自然的美。
  • 杜甫关注现实困境,白居易则表现乐观情怀,两者风格各异,均展现了唐诗的丰富内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杜甫诗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