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北庭送壮士,貔虎数尤多。
精锐旧无敌,边隅今若何。
妖氛拥白马,元帅待雕戈。
莫守邺城下,斩鲸辽海波。
白话文翻译
在北庭送别勇士,像猛虎一样的人数目尤其众多。
昔日精锐的军队无人能敌,今天边疆的形势又如何呢?
妖邪之气笼罩着白马,统帅正等待着雕刻的戈矛。
不要守卫在邺城之下,应该去斩杀辽海中的鲸鱼。
注释
- 北庭:指边疆地区,尤其是北方的军营。
- 壮士:指英勇的战士。
- 貔虎:形容勇猛的战士,像貔虎一样。
- 精锐:指精锐的军队。
- 妖氛:指邪恶的气氛或气息。
- 白马:可能是指战马,象征英勇。
- 元帅:指统帅或军队的首领。
- 雕戈:雕刻精美的戈,古代武器,象征武力。
- 邺城:古代城池,曾为重要的军事重镇。
- 斩鲸:比喻进行大规模的战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诗人,被尊称为“诗圣”。他的诗歌题材广泛,风格多变,常常关注社会现实与人民疾苦。
创作背景
《观兵》创作于杜甫流亡生涯中的某一时期,正值安史之乱后,国家动荡,边防紧张,诗中反映了他对国家局势的忧虑与对士兵的敬意。
诗歌鉴赏
《观兵》是一首表现杜甫对边疆局势深切关注的诗。诗中通过对士兵的描写,展现了壮士们的英勇和不屈,同时也隐含着对国家未来的担忧。“北庭送壮士,貔虎数尤多”,开篇便用气势磅礴的比喻展现出士兵的壮烈形象,营造出一种悲壮的氛围。接着,诗人提到昔日的精锐军队,如今却面临着不安的局势,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忧虑和对兵员的期待。
“妖氛拥白马,元帅待雕戈”则展现出一种紧张的战斗氛围,妖邪的气息和统帅的准备暗示着即将来临的战斗。在这样的背景下,杜甫建议不要守卫于邺城,而是要积极出击,斩杀敌人。整首诗通过对比过去的辉煌与现在的危机,发出了对国家前途的深切思考,表现了诗人强烈的家国情怀和对士兵的敬仰。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北庭送壮士:在北庭送走勇敢的士兵,暗示着士兵即将出征。
- 貔虎数尤多:用“貔虎”比喻士兵的勇猛,体现出英勇的气概。
- 精锐旧无敌:昔日的精锐部队无人能敌,表现出对往昔辉煌的怀念。
- 边隅今若何:对现状的忧虑,表达了对边疆局势的关注。
- 妖氛拥白马:妖邪的气息笼罩着白马,暗示着危险的临近。
- 元帅待雕戈:统帅在等待武器准备,暗示着即将展开的战斗。
- 莫守邺城下:劝诫不应守城,而应主动出击。
- 斩鲸辽海波:以“斩鲸”比喻进行大规模的战斗,展示了气势。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貔虎”形象生动地描绘出士兵的勇猛。
- 对仗:诗句之间的对称结构增强了韵律感。
- 夸张:如“斩鲸”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体现出战斗的激烈。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表达对国家安危的深切关怀,以及对士兵的崇敬与期待。诗人通过描绘壮士的英勇和边疆的危机,激发出强烈的家国情怀,反映了诗人在动荡时代的忧虑与希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壮士:象征着勇气与力量。
- 妖氛:代表着敌人的威胁与不安的气氛。
- 白马:象征着战斗与英勇。
- 雕戈:象征着准备与武力。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的情感基调,传达出一种强烈的战斗欲望与对未来的忧虑。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北庭”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北方的军营
- B. 皇宫
- C. 城市
- “妖氛”在诗中指的是什么?
- A. 美好的气氛
- B. 危险的气氛
- C. 和平的氛围
- 诗人在最后一句中提到的“鲸”象征什么?
- A. 大规模的敌人
- B. 和平的象征
- C. 友好的国家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王昌龄的《出塞》
诗词对比
杜甫的《观兵》与王昌龄的《出塞》都表现了对战争的思考和对士兵的敬意,但杜甫更侧重于边疆的危机与士兵的壮烈,而王昌龄则更强调战争的悲壮与离别的情感。
参考资料
- 《杜甫诗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