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捣衣
城上秋风木叶飞,
城中思妇捣寒衣。
谁怜此夜肠空断,
独恨经年戍不归。
声度陇云传玉塞,
心随关月到金微。
相思更有残机锦,
愿逐长安一雁飞。
白话文翻译:
在城头,秋风吹动着木叶飞舞,
城中一位思念丈夫的女人正在捣洗寒衣。
谁能怜惜此夜我心如刀绞,
独自怨恨年复一年丈夫未能归来。
声音穿过陇头的云彩传向玉塞,
我的心随着关外的明月飘向金微。
那份相思更有残存的绣锦,
我愿像一只大雁飞向长安。
注释:
- 捣寒衣:捣洗冬衣,表示思妇对丈夫的思念和牵挂。
- 肠空断:形容心中忧愁,无法自已。
- 戍不归:军人在外守卫,无法回家。
- 声度陇云:声响穿过陇头的云层,传入远方。
- 金微:可能指的是金微山,意指关外的地方。
- 残机锦:相思之情化为绣锦,代表着对爱情的珍视和遗憾。
- 长安:古代京城,象征着归宿与团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乔世宁,明代诗人,生活在动荡的社会环境中,诗风多表现出对战争的反思和对离别的悲伤。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秋季,表现了思妇在戍边的丈夫未归时的孤独和无奈。社会动荡、离散情感使得诗人在作品中表达出更深的思乡之情和对亲人的思念。
诗歌鉴赏:
《捣衣》通过描绘秋风、木叶和思妇的形象,表达了深沉的思念之情。诗中首句“城上秋风木叶飞”以自然景象引入,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使人感受到秋天的萧瑟与孤独。接下来的“城中思妇捣寒衣”则将读者的目光转向思妇,体现出她的心情与处境。诗人用细腻的笔触刻画出思妇在深夜捣衣的场景,暗示着她对丈夫的深切思念。
“谁怜此夜肠空断,独恨经年戍不归”两句道出了思妇的苦楚与无奈,表达了对丈夫在外戍守的怨恨与焦虑。接下来,诗人通过“声度陇云传玉塞,心随关月到金微”描绘了思妇心随月光飘向远方的情景,表现出她对丈夫的思念如同月光般悠远。
最后两句“相思更有残机锦,愿逐长安一雁飞”则将情感推向高潮,诗人在此表达了对相思之情的追求与渴望,愿意追随大雁归去,象征着对团聚的向往。整首诗情感浓烈,意境深远,展现了古代思妇在离别时的苦楚与无奈,抒发了对爱情的执着与渴望,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城上秋风木叶飞:描写秋季的景象,营造出一种萧瑟的氛围。
- 城中思妇捣寒衣:思妇在做寒衣,象征对丈夫的思念。
- 谁怜此夜肠空断:表达思妇的孤独与痛苦,问谁能理解她的心情。
- 独恨经年戍不归:对丈夫长年在外的怨恨,体现出对离别的无奈。
- 声度陇云传玉塞:描绘声音的远传,象征思念的延续。
- 心随关月到金微:心中思念随着月光飘向远方。
- 相思更有残机锦:用锦绣象征思念,暗示对爱情的珍视。
- 愿逐长安一雁飞:愿意追随大雁,象征对团圆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相思比作残机锦,象征着对爱情的珍视。
- 拟人:秋风、木叶被赋予了情感,营造了氛围。
- 对仗:如“声度陇云”与“心随关月”,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思妇的视角,抒发了对远方丈夫的思念和对团圆的渴望,体现了古人对家庭和爱情的深切情感,反映出社会动荡对个体家庭的影响。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风:象征着萧瑟与孤独,暗示时间的流逝。
- 木叶:与思妇的心情相呼应,表现凋零的感伤。
- 寒衣:代表着对丈夫的挂念与关心。
- 关月:象征着思念与远方的联系。
- 长安:象征着故乡与团圆的希望。
- 雁:象征着归宿与团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城上秋风木叶飞”描绘的是什么季节?
- A. 春季
- B. 夏季
- C. 秋季
- D. 冬季
-
“捣寒衣”中的“寒衣”主要指什么?
- A. 夏天的衣服
- B. 冬天的衣服
- C. 春天的衣服
- D. 秋天的衣服
-
诗中思妇对丈夫的感情主要是?
- A. 快乐
- B. 失望
- C. 思念
- D. 愤怒
答案:
- C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 《月夜忆舍弟》(杜甫):抒发对亲人的思念和忧虑。
诗词对比:
- 《月夜忆舍弟》与《捣衣》,两者都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但前者更侧重于兄弟情,后者则突出夫妻之情,情感各有侧重,展现出不同家庭关系中的思念之情。
参考资料:
- 《明代诗歌选》:收录多位明代诗人的作品,提供背景和分析。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对古诗词进行详细的注解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