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始皇墓》

时间: 2025-01-19 15:31:56

雄图不可见,墟墓亦无凭。

宝藏应先发,泉宫侈□称。

只余双岭月,长作万年灯。

山下东原道,人人说霸陵。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雄图不可见,墟墓亦无凭。
宝藏应先发,泉宫侈称。
只余双岭月,长作万年灯。
山下东原道,人人说霸陵。

白话文翻译:

雄伟的图谋如今已无迹可寻,皇帝的墓地也没有确实的依据。
传说中的珍宝应该早已被发掘,泉宫的华丽名声也只是虚称。
如今只剩下双岭上空的明月,长久以来照耀着这片土地。
山下的东原大道上,人人都在谈论这个霸主的陵墓。

注释:

字词注释:

  • 雄图:宏伟的计划或图谋。
  • 墟墓:坟墓,指的是埋葬的地方。
  • 无凭:没有确实的证据或依据。
  • 宝藏:珍贵的财物或宝物。
  • 泉宫:指皇帝的墓地或陵寝,因其如泉水般丰盈而得名。
  • 侈称:奢华的称号或名声。
  • 双岭月:指的是两座山岭上的月亮。
  • 万年灯:象征永恒的光明。
  • 霸陵:指的是霸主的陵墓。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霸陵”,可以理解为对历史上某位霸主(如秦始皇)的陵墓的指代。秦始皇的陵墓因其规模宏大和出土的兵马俑而闻名,是中国古代文化的象征之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乔世宁,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多涉及历史和自然,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对历史和权力的反思之际,作者通过反思历史的无常,表达了对权力、财富和名声的思考,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理的深邃。

诗歌鉴赏:

《经始皇墓》通过对秦始皇陵的描写,表现了历史的沧桑与权力的无常。诗的开头“雄图不可见”,直接指出了历史伟业的消逝,接着“墟墓亦无凭”,让人感受到即使是皇帝的墓地,也没有确实的存在证据。这种无奈和失落在后面的“宝藏应先发,泉宫侈称”中得以深化,令人反思那些曾经辉煌的财富和名声,如今都只是一种虚幻的传说。

后半部分“只余双岭月,长作万年灯”,将焦点转向自然,暗示即便人类的成就会消逝,但自然的存在依然恒久,双岭之上的明月成为了永恒的象征,照亮着这个曾经辉煌的地方。最后一句“山下东原道,人人说霸陵”则回归到人们对历史的记忆和口口相传,虽是名声仍存,但只是一种谈资,反映出人们对权力与财富的怀念与思考。

整首诗在历史与现实的对比中,展现了对权力无常的感慨,具有深刻的哲理思考和情感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雄图不可见:指历史上伟大的计划和事业已无法再见。
  • 墟墓亦无凭:即使是皇帝的墓地,也没有确实证据表明其辉煌。
  • 宝藏应先发:暗示传说中的宝藏可能早已被发掘。
  • 泉宫侈称:泉宫的华丽称号,实际上却是虚无的。
  • 只余双岭月:自然的存在,唯有双岭上的明月。
  • 长作万年灯:明月如同永恒的灯火,照耀着这片土地。
  • 山下东原道:在东原大道上,人们依然在讨论这段历史。
  • 人人说霸陵:大家仍在谈论这个霸主的陵墓,历史的名声仍在。

修辞手法:

  • 对仗:诗句之间的对称和节奏感,使得整首诗更具韵律美。
  • 象征:双岭上的明月象征着永恒的存在,反衬出人类事业的短暂。
  • 反讽:对历史伟业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形成鲜明对比。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秦始皇陵的反思,探讨了权力、财富和历史的无常,表现出对历史沧桑的感慨和对自然永恒的赞美,揭示了人类存在的脆弱与自然的持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雄图:象征伟大的事业和成就。
  • 墟墓:象征历史的遗存与消逝。
  • 宝藏:象征财富与权力的虚幻。
  • 双岭月:象征自然的永恒与不变。
  • 万年灯:象征照亮历史的光辉与希望。
  • 霸陵:象征权力的象征与历史的记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雄图”指的是什么? A. 自然景色
    B. 伟大的事业
    C. 古老的传说
    D. 个人的梦想

  2. “只余双岭月,长作万年灯”中,双岭上的月亮象征什么? A. 人类的成就
    B. 自然的永恒
    C. 失落的历史
    D. 财富的虚无

  3. 诗中提到的“霸陵”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的陵墓? A. 汉武帝
    B. 唐太宗
    C. 秦始皇
    D. 明成祖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王之涣
  •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诗词对比:

  • 比较《经始皇墓》和王之涣的《登高》,两者都表现了对历史的感慨,但《登高》更多地体现了个人的孤独与思考,而《经始皇墓》则强调了权力的虚幻与自然的永恒。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明代诗人研究》
  • 《历史与自然的对话:乔世宁诗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