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慢 端午发松江》
时间: 2025-01-04 13:59:4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木兰花慢 端午发松江》
作者:张野 〔元代〕
恨无情画舸,载离思,各西东。
正佳节惊心,故人回首,应念匆匆。
殷勤彩丝系臂,问如何不系片帆风。
醉里阳关历历,望中烟树蒙蒙。
驿亭榴火照尘容。
依约舞裙红。
纵旋采香蒲,自斟芳酒,酒薄愁浓。
功名事,浑几许,甚半生长在别离中。
不似东来潮信,日斜还过吴淞。
白话文翻译:
我恨那无情的画舸,载着离愁各自远去。
在这佳节让人心惊,故人回首,应该记得过往匆匆。
殷勤地把彩丝系在手臂上,问为什么不系一片帆风。
醉中阳关曲历历在耳,遥望中烟树朦朦。
驿亭的榴火照亮了尘世的容颜。
依稀可见舞裙的红色。
纵然旋转着采香蒲,自斟芳酒,酒淡愁浓。
功名的事,究竟有多少,半生几乎都在离别中。
不似东来的潮水,日斜时还经过吴淞。
注释:
- 画舸:指的是画有花纹的船,常用于诗歌中象征离别。
- 佳节:指端午节。
- 阳关:指阳关曲,是古代著名的离别曲。
- 榴火:指石榴花的火红色,象征着美丽的景象。
- 吴淞:指长江入海口的一处地名,象征着远行与归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野,元代诗人,生平不详,以其词作见长,擅长描写离愁别绪和生活琐事,他的作品常表现出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和细腻的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端午节,诗人在离乡的途中,感受到节日的氛围与心中的离愁,借助佳节的背景,抒发对故人的思念与人生的感慨。
诗歌鉴赏:
《木兰花慢 端午发松江》是一首充满离愁别绪的词作,诗人通过描绘端午节的场景,深刻地表达了对故人的思念与人生的感慨。开头的“恨无情画舸”便奠定了整首词的基调,虽是佳节,却因离别而感到心痛。接着,诗人以“正佳节惊心”展现了节日的喜悦与内心的悲伤之间的矛盾。
词中描绘的景象,不仅是对端午节的真实写照,更是对人生无常的感慨。通过“殷勤彩丝系臂”的细节,表现出对节日的重视与对离别的无奈;而“醉里阳关历历”则通过音乐的意象,传达出对往昔的怀念。
最后,诗人在对功名与离别的思考中,感受到人生的无奈,强调了“半生长在别离中”的深刻道理。整首词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既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有对逝去时光的惋惜,形成了一幅动人的离愁画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恨无情画舸,载离思,各西东:无情的船只载着离愁,朝着不同的方向各自离去。
- 正佳节惊心,故人回首,应念匆匆:在这个美好的节日里,心中却感到惊惧,故人回首,应该会想起匆匆的往事。
- 殷勤彩丝系臂,问如何不系片帆风:细心地将彩丝系在手臂上,想问为何不系上片帆,让船随风而行。
- 醉里阳关历历,望中烟树蒙蒙:在酒中听到阳关曲仍然清晰可闻,远望烟雾中的树影朦胧。
- 驿亭榴火照尘容:驿亭的石榴花照亮了尘世的模样。
- 依约舞裙红:舞裙的红色依稀可见。
- 纵旋采香蒲,自斟芳酒,酒薄愁浓:即使旋转着采香蒲,自斟芳酒,却觉得酒虽薄却愁却浓重。
- 功名事,浑几许,甚半生长在别离中:功名的事情到底有多少,人生的半生几乎都在离别中度过。
- 不似东来潮信,日斜还过吴淞:不似东来的潮水,日斜时还经过吴淞口,表现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画舸”比喻离别的船只,增加了情感的深度。
- 拟人:将船拟人化,赋予其无情的特性。
- 对仗:如“载离思,各西东”,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人的思念、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在节日中的离愁别绪,展现了深厚的人情味和对生活的深刻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画舸:象征离别的船只,传达出无情之感。
- 彩丝:象征节日的装饰,表现出对生活的珍视。
- 阳关:象征离别的乐曲,传递出怀旧情绪。
- 榴火:象征美好而短暂的事物,表现出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 香蒲:象征生活的细腻与温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张野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元代
D. 明代 -
诗中提到的佳节指的是哪个节日?
A. 中秋节
B. 春节
C. 端午节
D. 元宵节 -
“阳关”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快乐
B. 离别
C. 思念
D. 生命
答案:
- C. 元代
- C. 端午节
- B. 离别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诗词对比:
张野与李清照的作品均表现了离愁别绪,但张野的作品更具节日的背景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而李清照则更多地表达了个人情感的细腻与深刻。两者在意象使用和情感表达上各具特色,展示了不同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