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浪淘沙
张孝祥 〔宋代〕
琪树间瑶林。春意深深。梅花还被晓寒禁。
竹里一枝斜向我,欲诉芳心。
楼外卷重阴。玉界沉沉。何人低唱醉泥金。
掠水飞来双翠碧,应寄归音。
白话文翻译:
在琪树和瑶林之间,春意盎然,梅花似乎还受到清晨寒冷的禁锢。
竹林里一枝斜向我,似乎想要诉说它的芳心。
楼外的阴云密布,天空沉沉,谁在低声唱着醉人的曲调?
水面上飞来一对翠绿的鸟儿,想要寄托我的归音。
注释:
字词注释:
- 琪树:美玉般的树木,指美丽的树木。
- 瑶林:如瑶池般美丽的树林。
- 晓寒:清晨的寒气。
- 斜:倾斜,表示一种姿态。
- 芳心:花草的心意,象征情感。
- 卷重阴:阴云层层叠叠,形容天气阴沉。
- 泥金:醉人的金色,形容美好或迷醉的情景。
- 翠碧:指青绿色,常用来形容鸟类的羽毛颜色。
典故解析:
- 梅花:象征坚韧不拔的品质,常与寒冬相联系,诗中梅花被晓寒禁锢,暗示着隔离与等待。
- 竹:在中国文化中,竹子象征着品格高洁和坚韧的精神。
- 醉泥金:可能暗指古代诗人醉酒作诗的情景,反映一种洒脱与恣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孝祥,字子明,号若云,南宋时期的著名词人,出生于福建。他的词风清新脱俗,擅长抒写个人情感,常常在自然景物中寄托情怀。
创作背景:
《浪淘沙》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历史动荡,诗人通过自然景物表达内心的惆怅与渴望,反映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浪淘沙》展现了诗人对于春天和自然的细腻观察,以及对人生情感的深刻思考。开篇的“琪树间瑶林”以景衬情,描绘了春天的美丽。而“梅花还被晓寒禁”则将春的美好与寒冷的现实形成对比,表达了一种无奈和期盼。竹林中倾斜的一枝,似乎在向诗人倾诉心声,增添了情感的层次感。
“楼外卷重阴,玉界沉沉”则描绘了天气的阴沉,营造了一种压抑的氛围,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沉重感;而“何人低唱醉泥金”则是对美好音乐的渴望,象征着一种逃避现实的精神寄托。最后一句“掠水飞来双翠碧,应寄归音”不仅点明了归属感的渴望,更是将自然意象与人情感紧密结合,增加了诗的深度。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情感真挚而深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琪树间瑶林”:描绘了春天的美丽环境,营造出愉悦的氛围。
- “梅花还被晓寒禁”:体现了春寒的残酷,对美好事物的压制,暗含对生活的感慨。
- “竹里一枝斜向我,欲诉芳心”:通过拟人化的手法,表现植物的情感,增添了诗的情感层次。
- “楼外卷重阴”:描绘外界的阴云密布,使人感受到沉重的气氛。
- “何人低唱醉泥金”:发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表达内心对艺术的渴望。
- “掠水飞来双翠碧,应寄归音”:通过鸟的意象,反映归属感与情感寄托。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琪树”“瑶林”比喻美好的自然环境。
- 拟人:竹枝向诗人倾斜,仿佛在诉说心声,增添情感。
- 对仗:如“卷重阴”与“沉沉”,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语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反映出一种孤独与追求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琪树:象征美好与珍贵,表现春天的生机。
- 瑶林:象征自然的纯净与美丽。
- 梅花:象征坚韧与希望,反映诗人内心的情感。
- 竹:象征高洁的品格与坚韧精神。
- 翠碧:象征生机与活力,寄托归属感与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琪树”指的是:
A. 美丽的树木
B. 一种花
C. 一种鸟 -
诗中“梅花还被晓寒禁”反映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无奈和期待
C. 愤怒 -
“何人低唱醉泥金”中的“醉泥金”象征:
A. 美好的音乐
B. 美丽的景色
C. 人生的烦恼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思考。
- 苏轼《水调歌头》:表现了对自然与人生的感悟。
诗词对比:
- 张孝祥与李清照的作品均描绘自然景物,表达情感,但张孝祥的作品更侧重于春天的生机,而李清照则多表现女性的细腻情感和对过往的追忆。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诗词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