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对景有感)》

时间: 2025-01-01 16:26:59

雪霁山横,翠涛拥起千重恨。

砌成愁闷。

那更梅花褪。

凤管云笙,无不萦方寸。

叮咛问。

泪痕羞_。

界破香腮粉。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点绛唇(对景有感)
雪霁山横,翠涛拥起千重恨。
砌成愁闷。那更梅花褪。
凤管云笙,无不萦方寸。
叮咛问。泪痕羞。
界破香腮粉。

白话文翻译

在雪霁后的山川中,层层翠绿的波涛涌起千重的怨恨。
这一切都让人感到愁闷。尤其是梅花的凋零,更加令人感伤。
那凤鸣的乐器和云间的笙音,无不萦绕在心头。
轻声叮咛问候,泪痕羞涩在脸颊上。
似乎打破了香腮上涂抹的粉色。

注释

  • 雪霁:雪后天气放晴。
  • 翠涛:形容青翠的波涛。
  • 千重恨:意指心中积累的深沉怨恨。
  • 砌成愁闷:意指愁苦的情绪如同被砌成墙般难以消散。
  • 梅花褪:梅花凋谢或失色,象征美好事物的消逝。
  • 凤管:古代一种乐器,常用于宫廷乐队。
  • 云笙:指一种笙乐器,音色柔美,与凤管一起营造出优雅的氛围。
  • 泪痕羞:流泪后留下的痕迹,表现出羞涩和情感的脆弱。
  • 香腮粉:指涂抹的胭脂,象征女性的娇媚与美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长卿,宋代词人,其作品多表达个人情感和对自然的深刻感悟。他的词风婉约清新,善于描绘细腻的情感,常常与自然景物相结合,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

《点绛唇》创作于雪后的情景中,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的结合,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生命无常的感慨。此时的社会环境充满了动荡与变化,人们对生活的感知更加敏感而脆弱。

诗歌鉴赏

《点绛唇(对景有感)》是一首充满情感和意象的词作,赵长卿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将内心的愁苦与对美好事物逝去的失落感相结合。开篇“雪霁山横”,一幅雪后山景的画面瞬间展现,清新的空气与宁静的环境却难掩心中的千重恨。诗人用“翠涛拥起千重恨”来形容自然的美与内心的苦涩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

“砌成愁闷”一句,形象地表现出愁苦的积累,似乎一层层叠加而成的墙,无法打破。随着梅花的褪去,诗人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美好事物的短暂,情感愈发浓烈。而“凤管云笙”则暗示了音乐的美好,但这美好又被内心的忧伤所包围,营造出一种无奈又深刻的情感氛围。

结尾的“泪痕羞”更是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流露出对逝去美好的无奈与惋惜,仿佛在诉说一种无法言表的心痛。在这幅意象丰富的画面中,自然与内心的情感交织,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雪霁山横:描绘雪后山的情景,清新而宁静。
  2. 翠涛拥起千重恨:翠绿的波涛涌起千重怨恨,象征内心的苦闷。
  3. 砌成愁闷:愁苦的感受如同被砌成墙,难以排解。
  4. 那更梅花褪:梅花的凋零加深了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感伤。
  5. 凤管云笙:音乐的美好与内心的忧伤形成对比。
  6. 无不萦方寸:心中惦念的情感无处不在。
  7. 叮咛问:轻声询问,表现出关怀。
  8. 泪痕羞:流泪留下的痕迹,象征情感的脆弱与羞涩。
  9. 界破香腮粉:打破了妆容的美丽,象征悲伤的真实。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愁苦比作被砌成的墙,形象生动。
  • 对仗:整首词的句式对仗工整,增强了词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自然景色传达内心情感,形成深刻的意象。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与对美好事物逝去的惋惜,体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敏感与细腻感受。通过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的结合,展现出一种深邃的哲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雪霁:象征纯洁、宁静。
  • 翠涛:象征生命的活力与美丽。
  • 梅花:象征美好事物的短暂。
  • 凤管、云笙:象征音乐的美好与生活的乐趣。
  • 泪痕:象征情感的脆弱与真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雪霁山横”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 A) 暴风雪
    • B) 雪后晴朗的山景
    • C) 山上的梅花
  2. “翠涛拥起千重恨”中的“千重恨”指的是什么?

    • A) 自然的美丽
    • B) 内心的愁苦
    • C) 对未来的希望
  3. 诗中的“泪痕羞”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羞涩与悲伤
    • C) 自豪

答案:

  1. B) 雪后晴朗的山景
  2. B) 内心的愁苦
  3. B) 羞涩与悲伤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达细腻的情感。
  • 温庭筠《菩萨蛮》:描绘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与感伤。

诗词对比

  • 赵长卿与李清照:两位词人都擅长表达细腻的情感,但赵长卿更侧重于自然与内心的结合,而李清照则更关注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赵长卿词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