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匡庐之巅有深谷,
金仙弟子岩为屋。
炼丹利济几何年,
朝耕白云暮种竹。
白话文翻译:
在匡庐的山顶,有一个深邃的山谷,
金仙的弟子把岩石当作房屋。
炼丹的收益经过多少年,
早晨在白云中耕作,晚上种竹子。
注释:
字词注释:
- 匡庐:指的是匡庐山,位于今江西省,是著名的名山。
- 金仙弟子:指的是道教中修道的高人,金仙是仙人中的一种。
- 岩为屋:用岩石作为住所,体现了隐居的生活方式。
- 炼丹:道教修炼的一种方法,意在追求长生不老的药物。
- 利济:得益于炼丹,帮助他人。
- 朝耕白云:早晨在飘浮的白云中劳作,象征着超凡脱俗的生活。
- 暮种竹:傍晚时分种植竹子,竹子象征着坚韧和高洁。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金仙”是道教文化中的重要元素,象征着长生和智慧。
- “匡庐”是许多文人墨客所向往的隐逸之地,具有深厚的文化背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元璋(1328-1398),明朝开国皇帝,庙号太祖,年号洪武。他在建立明朝的过程中,展现了卓越的军事与政治才能。朱元璋在文艺方面也有所涉猎,其诗词多反映了他对道教和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朱元璋的晚年,反映了他对道教文化的推崇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表达了辞官归隐的理想。
诗歌鉴赏:
《赠四仙》是一首表现道教哲学思想的诗作,朱元璋以自然山水为背景,通过对“金仙弟子”的描绘,展现了隐士的生活与追求。诗中“匡庐之巅”不仅是地理位置的描绘,更是心灵归宿的象征,表达了人们对超脱世俗、追求长生的渴望。诗的前两句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仙人的居住环境,使人感受到一种宁静而超然的生活氛围。
后两句则通过“朝耕白云”“暮种竹”的生动描写,传达出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态度,体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道教修炼的执着追求。这种耕作与种植,既是对自然的尊重,也象征着一种内心的充实与满足,体现了隐士的高洁与追求。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传达出一种超然脱俗的生活理想,给人以深刻的思考与启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匡庐之巅有深谷:描绘了隐士所处的环境,暗示了其与世隔绝的状态。
- 金仙弟子岩为屋:表现了隐士的简朴生活,强调对物质的淡泊。
- 炼丹利济几何年:思考炼丹的意义与时间的关系,反映了对生命价值的深刻思考。
- 朝耕白云暮种竹:展现了隐士的日常生活,表达了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朝耕白云”和“暮种竹”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诗中使用了“云”和“竹”等意象,传达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气息。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对道教文化的敬仰,以及对自然与生命真谛的追求。它不仅是一首描绘隐士生活的诗,更是一种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深谷:象征隐秘与安静,代表着远离尘世的理想。
- 金仙弟子:象征着追求长生与智慧的人,体现了对道教修炼的向往。
- 白云:代表自由与灵性,暗示一种超越世俗的生活。
- 竹:象征坚韧、高洁,反映了隐士的品格与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金仙弟子”是指什么? A. 道教的修道者
B. 武士
C. 商人
D. 学者 -
“朝耕白云”表达了什么样的意境? A. 忙碌的生活
B. 超然的隐逸生活
C. 追求财富
D. 战斗与征服 -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权力的渴望
B. 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C. 对爱情的追求
D. 对世俗的反抗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将进酒》
- 陶渊明《饮酒》
诗词对比: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与朱元璋的《赠四仙》均描绘了隐逸生活的理想,但朱元璋的诗更加强调个人的修炼与道教文化的修行,而陶渊明则更多地表现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人的道教思想研究》
- 《古诗词赏析与鉴赏》
- 《朱元璋与明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