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晨驾旌旄列队行,
龙旗遥映凤城明。
护霜云外天颜碧,
笼水烟边山色青。
新岁野郊春气霭,
今朝村市晓晴生。
鞠躬稽首参天处,
四海讴歌贺太平。
白话文翻译:
在清晨的阳光下,旌旗列队行进,
龙旗在远方映照着明亮的凤城。
护卫在霜云之外,天色显得碧蓝,
笼罩在水烟之中的山色显得青翠。
新年的野外,春气氤氲,
今早的村市,阳光明媚。
我鞠躬作揖,向苍天致敬,
四海的人民歌唱,祝福太平盛世。
注释:
- 旌旄:指的是战旗和军旗的总称。
- 龙旗:象征着皇权的旗帜,通常代表皇帝。
- 凤城:指的是南京,明朝的都城。
- 护霜云:指的是在霜雾之外,形容天色晴朗。
- 笼水烟:形容水面上升起的烟雾,给人一种朦胧的感觉。
- 鞠躬稽首:表示恭敬的姿态,向天地敬拜。
- 四海讴歌:形容全国人民共同祝贺,歌颂太平盛世。
典故解析:
“龙旗”和“凤城”结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龙代表皇帝,凤代表皇后或帝国的吉祥象征;而“参天”则是对天地的崇敬,展现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元璋(1328-1398),明朝开国皇帝,年号洪武。他出身贫苦,但经过艰苦奋斗,最终推翻元朝统治,建立明朝。他的诗词多反映了他对国家的关心与希望,常以豪放、奔放的风格见称。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明朝建立初期,旨在庆祝新年的到来,展现国泰民安的盛况,表达了朱元璋对国家未来的美好祝愿。
诗歌鉴赏:
《大祀》是一首具有浓厚庆典气氛的诗作,展现了作者对新年及其象征的春天的热切期待。诗的前四句通过描绘清晨的场景,展现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气息。特别是“龙旗遥映凤城明”,不仅突显了皇权的光辉,也暗示了国家的繁荣与昌盛。接下来的两句则转向对自然的描绘,春气的氤氲和村市的晴朗,营造出一种和谐、安宁的氛围。最后两句更是将这一切的美好与对天地的敬畏结合在一起,表现了对太平盛世的向往与祝贺,展现出作者身为皇帝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生动,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历史价值。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晨驾旌旄列队行”:描绘清晨的出征,气氛庄重。
- “龙旗遥映凤城明”:龙旗的远影照耀着都城,象征着皇权的光辉。
- “护霜云外天颜碧”:在外面霜云的护卫下,天空显得异常明澈。
- “笼水烟边山色青”:山色在水烟的笼罩中显得青翠欲滴。
- “新岁野郊春气霭”:新年到来,野外春天的气息弥漫。
- “今朝村市晓晴生”:今晨的村市,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明亮。
- “鞠躬稽首参天处”:向苍天致敬,表达对自然的敬畏。
- “四海讴歌贺太平”:全国人民共同祝贺,歌颂和平。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气霭”比作一种氛围,形象生动。
- 拟人:将春气描绘成具有人性化特征的存在。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主题思想: 诗歌表现了对新年到来的欢庆,表达了对国家繁荣富强和百姓安居乐业的美好祝愿,蕴含着强烈的爱国情怀与对未来的希望。
意象分析:
- 晨驾旌旄:象征着希望与新的开始。
- 龙旗:皇权的象征,寓意国家的强盛。
- 凤城:代表着都城的繁华与安宁。
- 春气霭:象征着生命的复苏与希望的降临。
- 四海讴歌:表达了全国人民的团结与共祝太平的愿景。
互动学习:
-
选择题:
- 诗中“龙旗”象征什么?
A. 平民
B. 皇权
C. 自然
D. 战争 - 正确答案:B
- 诗中“龙旗”象征什么?
A. 平民
-
填空题:
- 诗中提到的“凤城”指的是__。
- 正确答案:南京
-
判断题:
- 诗中表现了对国家未来的美好祝愿。
- 正确答案:正确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 by 张若虚:同样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色。
- 《渔舟唱晚》 by 王维:表现自然与人和谐共存的主题。
诗词对比:
- 朱元璋的《大祀》与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在描绘自然景色和时间的变化上各具特色,前者更显庆典气氛与国之盛世,后者则更倾向于个人的感慨与思考。
参考资料:
- 《明代文学史》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朱元璋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