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羊儿土鼓》
时间: 2024-12-29 19:21:0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牧羊儿土鼓
作者: 朱元璋
群羊朝牧遍山坡,
松下常吟乐道歌。
土鼓抱时山鬼听,
石泉濯处涧鸥和。
金华谁识仙机密,
兰渚何知道术多。
岁久市中终得信,
叱羊洞口白云过。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牧羊人的生活图景。他在山坡上放牧,听着松树下的歌声,土鼓声传入山神的耳中,石泉边涧鸥也在和鸣。金华山的仙人机密无人知晓,兰渚中的道理又有谁能懂呢?经过岁月的洗礼,市井之中逐渐有了信仰,叱咤风云的羊群在洞口白云飘过的场景中悠然自得。
注释
- 群羊:成群的羊,象征着平和的田园生活。
- 土鼓:一种用土制成的鼓,常用于民间歌舞和祭祀。
- 山鬼:山中的神灵,古代人们相信山中有鬼神。
- 石泉:石头间流出的泉水,象征自然的清新与灵动。
- 金华:指金华山,传说中有仙人隐居之地。
- 兰渚:这里可能指兰州和渚水,象征隐秘的道理和技艺。
- 岁久市中:时间久了,市井之间的信仰逐渐形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元璋(1328-1398),明朝开国皇帝,号洪武,原为平民,后起义推翻元朝统治,建立明朝。他的诗词多反映民间生活,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旨在表现他对人民和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明代,反映了朱元璋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赞美。诗中展现了他作为一个牧羊人时的单纯与快乐,表达了对世俗繁华的反思与对神秘知识的渴望。
诗歌鉴赏
《牧羊儿土鼓》是一首颇具田园风格的诗作,展示了朱元璋对自然和简单生活的热爱。全诗通过描绘群羊、松树、土鼓等自然元素,传达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诗的开头“群羊朝牧遍山坡”即刻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牧羊场景,展现出牧羊人安详的生活状态。
“松下常吟乐道歌”描绘了在松树下,牧羊人吟唱着快乐的歌谣,营造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接下来的“土鼓抱时山鬼听”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传达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灵性联系,似乎山神也在倾听这份宁静的乐章。
诗中提到的“金华”和“兰渚”则引入了隐秘的哲理与道理。这种对未知的探索和渴望,折射出朱元璋对道家文化的向往。他在诗的最后提到“岁久市中终得信”,表明了经过时间的沉淀,世俗中的信仰与真理终究会显现出来,展现出一种对生命智慧的领悟。
整首诗在形式上运用了对仗的修辞手法,音韵和谐,富有节奏感。通过生动的意象与深刻的哲思,朱元璋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自然、生活和信仰的独到见解,展现了他作为一位诗人的情怀与内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群羊朝牧遍山坡:描绘了羊群在山坡上悠闲地吃草,展现出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 松下常吟乐道歌:牧羊人在松树下吟唱,表示他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观态度。
- 土鼓抱时山鬼听:用土鼓的声音传递给山神,体现了人与自然的交流。
- 石泉濯处涧鸥和:溪水和涧鸥的和谐共鸣,增强了自然的生动感。
- 金华谁识仙机密:提问金华山的仙人秘密,体现了对未知知识的探索。
- 兰渚何知道术多:对兰渚的哲理与道理的思考,反映了对智慧的追求。
- 岁久市中终得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世俗信仰逐渐形成。
- 叱羊洞口白云过:描绘出悠闲的场景,象征着生活的自在与宁静。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元素与情感结合,增强表达效果。
- 拟人:山鬼、涧鸥的描写,使自然更加生动。
- 对仗:诗句之间的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对自然与人类和谐共处的向往,以及对未知智慧的渴望,展现了朱元璋对生命的思考和对绝美自然的赞美。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群羊:象征安静和和谐的生活。
- 松树:象征坚韧与宁静。
- 土鼓:象征民间文化与传统。
- 金华与兰渚:代表隐秘的智慧与生命的哲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土鼓”主要用于什么场合? A. 战争
B. 民间歌舞和祭祀
C. 学校教育
D. 宗教仪式 -
诗中“岁久市中终得信”是什么意思? A. 市井生活的繁华
B. 随着时间的推移,信仰逐渐形成
C. 人们开始相信金钱
D. 信任会消失 -
诗人对自然的态度是? A. 恐惧
B. 尊重与热爱
C. 漠不关心
D. 仅仅是利用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望岳》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两首诗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朱元璋的《牧羊儿土鼓》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而王维则更注重内心的沉静与思考。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体现了不同的文化背景与个体情感。
参考资料
- 《明代文学研究》
- 《朱元璋与明朝文化》
- 《唐诗三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