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瞿季刚祖辉属题诗礼永怀图,内人代写》

时间: 2025-01-04 06:53:14

屺岵回瞻路渺茫。

图中乔木是江乡。

蓼莪篇与鸰原句,述德衔哀泪满行。

凭纸墨,历沧桑。

一门慈孝记同堂。

藏楹好为传横幅,底柱终须赖五常。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屺岵回瞻路渺茫。图中乔木是江乡。
蓼莪篇与鸰原句,述德衔哀泪满行。
凭纸墨,历沧桑。一门慈孝记同堂。
藏楹好为传横幅,底柱终须赖五常。

白话文翻译:

在高山峻岭回头望去,路途显得遥远而渺茫。
画中那高大的树木,是故乡的象征。
《蓼莪》中的诗句和《鸰原》的篇章,
表达了德行和哀痛,泪水洒满了行程。
凭借纸墨,经历了沧桑岁月。
一门之内的慈孝之情,铭记在同堂之中。
藏于梁柱上的横幅,终究需要依赖五常之道。

注释:

  • 屺岵:高山和险峻的地方,象征着远望和思念。
  • 渺茫:形容道路的遥远和模糊,表示心境的迷惘。
  • 乔木:高大的树木,常用来象征故乡和坚韧。
  • 蓼莪:古代诗歌,表达对父母的思念与哀痛。
  • 五常:指仁、义、礼、智、信,体现儒家思想中的道德规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金问泗,生于当代,致力于诗词创作与研究,作品多围绕传统文化与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而含蓄。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对亲情和传统文化的思索中,借助古典诗词的意象,表达对家庭的思念与对道德的追求,是对中华传统美德的弘扬。

诗歌鉴赏:

《鹧鸪天》是一首情感深邃的古诗,诗中通过描绘高山与故乡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亲情的思念以及对传统美德的崇尚。开篇以“屺岵回瞻路渺茫”入手,展现了诗人面对高山时的渺小和孤独,似乎在引导读者走入一种思乡的情绪。诗中提到的“江乡”,不仅是地理上的归属,更是情感上的寄托。

接下来的“蓼莪篇与鸰原句”提及古代诗文,暗示着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这些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与德行,成为了诗人表达哀痛与思念的载体。整首诗通过“纸墨”与“沧桑”的对照,反映出人们在岁月中经历的变迁与情感的沉淀,一方面是对过往的追忆,另一方面则是对未来的期盼。

最后,诗人通过“藏楹好为传横幅,底柱终须赖五常”总结了整首诗的主题,强调了慈孝与传统道德的重要性。这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表达,也是一种对社会伦理的呼唤,体现了诗人对家庭和社会的深刻理解与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屺岵回瞻路渺茫:高山回望,路途遥远,暗示思乡的情感。
  • 图中乔木是江乡:画中的树木象征故乡,表现对家乡的眷恋。
  • 蓼莪篇与鸰原句:提到古诗中的父母之情,强调传统文化的影响。
  • 述德衔哀泪满行:讲述道德与哀痛交织,表现情感的深沉。
  • 凭纸墨,历沧桑:通过文字记录历史与情感,经历了岁月的洗礼。
  • 一门慈孝记同堂:家庭中的慈孝之情,强调家族的和谐与传承。
  • 藏楹好为传横幅:横幅的意义在于传承与铭记,强调传统价值。
  • 底柱终须赖五常:强调道德的根基,体现了儒家思想的重要性。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家乡的高大树木比作精神寄托。
  • 对仗:如“纸墨”与“沧桑”,形成严谨的结构。
  • 意象:高山、江乡、古诗等意象,交织出情感的复杂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亲情和传统道德展开,表达了对家庭的思念和对儒家伦理的敬仰,强调了在现代社会中,传统价值的延续与重要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屺岵:象征高远的追求与对家乡的思念。
  • 乔木:代表坚韧与故乡,承载着情感的寄托。
  • 泪水:象征哀痛与思念,表达深沉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屺岵”指的是什么?
    A. 平原
    B. 高山
    C. 河流
    D. 森林

  2. 诗中提到的“蓼莪”具有怎样的意义?
    A. 友谊
    B. 思念父母
    C. 生活的乐趣
    D. 对自然的赞美

  3. “五常”指的是哪五种美德?
    A. 忍、让、爱、德、智
    B. 仁、义、礼、智、信
    C. 忍、勇、智、信、礼
    D. 和、平、义、智、信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by 李白
  • 《春望》 by 杜甫

诗词对比:

  • 比较金问泗的《鹧鸪天》与李白的《静夜思》,两者皆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金问泗更侧重于家庭与传统道德的传承,而李白则更多地表现个人情感的孤独与思念。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唐诗三百首》
  • 《诗经》相关研究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