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东园》
时间: 2025-01-04 07:22:3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小辟东园学种瓜。
粉墙遥带竹篱笆。
雨肥碧玉蛾眉豆,
风折黄金凤爪花。
香径转,绿阴斜。
堆庭苔石长须牙。
外间不识汾阳宅,
道是襄阳米老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在东园中学习种瓜的情景,粉红色的墙壁远处有竹篱笆。雨水滋润了碧绿的蛾眉豆,微风中折断了金色的凤爪花。香气四溢的小径蜿蜒而行,绿阴斜斜地洒落在地上。庭院中苔藓和石头相伴,长长的须根在石上生长。外面的人不认识汾阳的宅子,却以为这是襄阳的米老家。
注释:
- 小辟:开辟一小块地方。
- 东园:指东边的花园。
- 蛾眉豆:一种花,形似蛾眉,色泽碧绿。
- 黄金凤爪花:一种花,花瓣呈爪状,光泽金黄。
- 香径:芳香的小路。
- 绿阴:树木或植物的阴影。
- 汾阳:地名,指汾阳的宅子。
- 米老家:指襄阳的米,暗含着一种乡土情怀。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汾阳”和“襄阳”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地名,分别位于山西和湖北。汾阳人称米老家,指代米食文化的发源地,反映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生活的热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樊增祥是清代的一位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他生于一个书香门第,自幼受儒家教育,深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樊增祥在东园学习种植的过程中,表达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乡村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鹧鸪天 东园》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开篇以“学种瓜”引入,展现出一种朴实的生活场景,表现了诗人对种植的兴趣与乐趣。接下来的描写则通过“粉墙遥带竹篱笆”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和谐的田园氛围,墙壁的颜色与竹子的清新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自然与人居环境的和谐。
在细节上,诗中提到的“雨肥碧玉蛾眉豆”和“风折黄金凤爪花”,不仅描绘出植物的生机与美丽,也象征着生命的顽强与自然的魅力。 “香径转,绿阴斜”则传达出一份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令人感受到清新空气中的芬芳。
最后,诗人通过“外间不识汾阳宅,道是襄阳米老家”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展现了对家乡文化的自豪感。整体上,诗歌充满了生活的气息,融入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故乡的情感,使得整首诗既有情感的深度,又有自然景色的美好。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小辟东园学种瓜:在东边的小园子里学习种植西瓜,展示了诗人的生活态度。
- 粉墙遥带竹篱笆:描绘周围环境的宁静与雅致,墙体与竹篱形成了一种自然的隔离。
- 雨肥碧玉蛾眉豆:雨水滋润了绿色的蛾眉豆,象征生命的活力。
- 风折黄金凤爪花:微风中折断了花朵,表现自然的力量与变化。
- 香径转,绿阴斜:小径蜿蜒而过,绿阴洒落,营造出一种恬静的氛围。
- 堆庭苔石长须牙:庭院中苔藓与石头相伴,表现出自然的生机。
- 外间不识汾阳宅:外界的人并不认识这座宅子。
- 道是襄阳米老家:误认为这是襄阳的米家,反映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雨肥碧玉蛾眉豆”中的“碧玉”,形象地比喻了豆子的颜色。
- 拟人:如“风折黄金凤爪花”,赋予了风以力量,增强了自然的表现力。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呈现出一种对仗的美感,使得诗句更加和谐。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主旨在于表达对自然田园生活的热爱与对故乡的怀念,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情境。
意象分析:
- 东园:象征着自然与田园的空间。
- 蛾眉豆:代表生命的活力与美丽。
- 凤爪花:象征着自然的多样性。
- 香径:暗示着生活的雅致与宁静。
- 绿阴:代表着自然的庇护与舒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东园”指的是哪种活动? A. 学习种植
B. 游玩
C. 读书
D. 绘画 -
“香径转,绿阴斜”中“香径”指的是什么? A. 一条小路
B. 一条河流
C. 一片树林
D. 一座山 -
诗人对故乡的感情是怎样的? A. 忘记
B. 怀念
C. 轻视
D. 无所谓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月下独酌》相比,樊增祥的《鹧鸪天 东园》更注重对自然的细腻描绘和生活的真实感受,而李白则更多地表达了孤独与对自由的渴望。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但都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清代诗人研究》
- 《樊增祥诗文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