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池上双丁香树》

时间: 2025-01-14 11:54:23

得地移根远,交柯绕指柔。

露香浓结桂,池影斗蟠虬。

黛叶轻筠绿,金花笑菊秋。

何如南海外,雨露隔炎洲。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赋得池上双丁香树
得地移根远,交柯绕指柔。
露香浓结桂,池影斗蟠虬。
黛叶轻筠绿,金花笑菊秋。
何如南海外,雨露隔炎洲。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两株丁香树在池塘边生长的情景。它们生根在肥沃的土地上,生长得远离了原来的地方,彼此的枝叶交错,柔软得像是缠绕在手指上的丝线。露水的香气浓郁,仿佛结出了桂花,池水的倒影像蜿蜒的龙一样斗争着。深绿色的叶子轻盈得如同竹子,金黄色的花朵在秋天里对菊花微笑。相比之下,不如南海那边,雨露与炎热的洲岛隔绝开来。

注释:

  • 得地:指生长在肥沃的土壤中。
  • 移根远:生根并向远处生长。
  • 交柯:枝叶交错,形状柔和。
  • 露香浓:露水的香气浓郁。
  • 结桂:像结出桂花一样。
  • 池影斗蟠虬:池水的倒影如同蜿蜒的龙一样。
  • 黛叶:深绿色的叶子。
  • 轻筠绿:形容叶子的轻盈和颜色。
  • 金花:指金黄色的花。
  • 笑菊秋:在秋天里与菊花嬉笑。

典故解析:

  • 丁香:在古代文学中,丁香常常象征着美丽和芬芳,常与愁思和别离相联系。
  • 桂花:象征着高洁和荣誉,古人常以桂花来寄托美好愿望。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钱起,唐代诗人,字仲明,号少峰,主要以诗歌著称,尤以五言诗闻名。其作品多表现自然风光、人情世态,风格清新自然。
  •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钱起任职期间,时值盛夏,诗人在池边看到两株丁香树,因而引发对自然的感慨和对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两株丁香树的生长为起点,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与诗人内心的感悟。开头的“得地移根远”描绘了丁香树扎根于肥沃土地的情景,展现出生命的蓬勃与力量。接下来的“交柯绕指柔”则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出植物之间的亲密与柔和,似乎在暗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

随着诗的深入,诗人使用了“露香浓结桂”和“池影斗蟠虬”等意象,营造出一种生动的自然景象。露水的香气与池水的倒影交相辉映,形成了一个富有层次感的意境,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

最后两句“何如南海外,雨露隔炎洲”则表达了一种对生活和环境的思考,暗示了南海那边的遥远与不同的生活状态,以及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环境的思辨。这种对比不仅使得整首诗更为立体,也让人感受到诗人对人生际遇的感慨。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得地移根远:生长在肥沃的土地上,根系远离原来的地方。
    2. 交柯绕指柔:枝条相交,柔软得如同缠绕在手指上的丝线。
    3. 露香浓结桂:露水散发出浓郁的香气,仿佛结出了美丽的桂花。
    4. 池影斗蟠虬:池塘的倒影犹如蜿蜒的龙,形成了生动的画面。
    5. 黛叶轻筠绿:深绿色的叶子轻盈如竹,生动而美丽。
    6. 金花笑菊秋:金色的花朵在秋天里与菊花嬉笑。
    7. 何如南海外:与南海相比,环境的不同显得更加鲜明。
    8. 雨露隔炎洲:雨水和露水在炎热的洲岛上被隔绝。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池影斗蟠虬”将池水的倒影比作蜿蜒的龙,生动形象。
    • 拟人:如“金花笑菊秋”,使花朵具有人类的情感。
    • 对仗:整首诗的结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诗中通过描绘自然美景,反映出诗人对生命、环境和人际关系的深思,展现了一种清新、自然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 丁香树:象征着美好与柔情,代表着人与自然的和谐。
  • 露水:象征清新与生机,传达了自然的恩赐。
  • 池塘:代表着静谧与深邃,隐喻内心的宁静与思考。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植物是什么?
      • A. 桃树
      • B. 丁香树
      • C. 橙树
    2. 诗中“池影斗蟠虬”是指什么?
      • A. 池水的倒影
      • B. 水中的鱼儿
      • C. 树的影子

答案

  1. B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月下独酌》李白
    • 《静夜思》李白
  • 诗词对比

    • 钱起的《赋得池上双丁香树》与李白的《月下独酌》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前者更注重细腻的描写与情感的抒发,后者则通过豪放的意象表达对人生的感慨。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