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弹琴李长史往洪州》

时间: 2025-01-04 11:21:53

抱琴为傲吏,孤棹复南行。

几度秋江水,皆添白雪声。

佳期来客梦,幽思缓王程。

佐牧无劳问,心和政自平。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弹琴李长史往洪州
抱琴为傲吏,孤棹复南行。
几度秋江水,皆添白雪声。
佳期来客梦,幽思缓王程。
佐牧无劳问,心和政自平。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李长史的送别之情。诗人抱着琴,心中自豪地作为一名官吏,孤舟划向南方。每年秋天的江水中,似乎都增添了白雪的声音。期待的佳期在梦中相会,幽静的思绪缓缓向王的旅程展开。对于佐牧的工作不必多加问询,心境与政务自然和谐平静。

注释

  • 抱琴: 抱着琴,象征着诗人对音乐的热爱与自豪。
  • 傲吏: 自豪的官吏,表达了对仕途的骄傲。
  • 孤棹: 独自一人划船,体现出诗人的孤独与独立。
  • 秋江水: 秋天的江水,传递出一种清冷的意境。
  • 白雪声: 指秋水中传来的声音,可能是水流或落雪声,增添了诗的意境。
  • 佳期: 美好的相聚时光。
  • 幽思: 深沉的思绪,表现对友人的思念。
  • 佐牧: 辅佐治理,指政治事务。
  • 心和政自平: 内心和谐,政务自然平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钱起,唐代诗人,字仲明,号仲明,河南人。其诗风清新婉约,常以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为题材,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唐代,正值诗人送别好友李长史之际。李长史前往洪州任职,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祝福与不舍之情。

诗歌鉴赏

《送弹琴李长史往洪州》是一首抒情诗,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深刻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祝福和对生活的感慨。开篇以“抱琴为傲吏”点明了诗人对自己身份的自豪感,既是对个人理想的追求,也是对音乐艺术的热爱。接着“孤棹复南行”,则引入了送别的情境,独自一舟向南,展现出一种孤独与思念的情感。

在描写江水时,诗人用“几度秋江水,皆添白雪声”生动地勾画出秋天的景象,江水的低吟与白雪的轻柔交织在一起,传递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接下来的“佳期来客梦,幽思缓王程”,诗人通过对梦境的描绘,表达了对未来美好相聚的期盼,同时也流露出对友人的思念与牵挂。

最后两句“佐牧无劳问,心和政自平”,则是对政治生活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对友人工作的祝福。这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和深邃的意境,展现了唐代士人的风雅与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抱琴为傲吏: 诗人将自己作为官吏的身份与对音乐的热爱结合,表达自豪感。
  • 孤棹复南行: 描绘送别的孤独情境,表现对友人的依依不舍。
  • 几度秋江水: 反复的秋水象征时间的流逝,增添了诗的层次感。
  • 皆添白雪声: 江水的声音与白雪的意象交融,渲染出一种清冷的氛围。
  • 佳期来客梦: 期待的美好时光,反映诗人的向往。
  • 幽思缓王程: 深沉的思绪缓缓展开,表明对友人的深切思念。
  • 佐牧无劳问: 对友人工作的关心,但又不想过多打扰。
  • 心和政自平: 内心宁静,政务自然和谐,体现了高人的淡泊与豁达。

修辞手法

  • 比喻: “白雪声”是对自然景象的比喻,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
  • 拟人: 江水似乎有了声音,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感知和情感的寄托。
  • 对仗: 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佳期”与“幽思”,增强了诗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友情与思念展开,表达了对友人李长史的祝福与不舍,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淡然态度与对理想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 代表音乐与艺术,象征诗人的情感寄托。
  • 孤舟: 象征孤独与独立,反映出诗人的心境。
  • 江水: 代表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变迁,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
  • 白雪: 象征纯洁与清冷,传达出诗人的思乡之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孤棹”指的是什么?

    • A. 一只小船
    • B. 独自划船
    • C. 两只桨
  2. “佳期来客梦”中,佳期指的是什么?

    • A. 美好的时光
    • B. 一位朋友
    • C. 一首曲子
  3. 诗人对李长史的祝福主要体现在哪两句中?

    • A. 抱琴为傲吏
    • B. 佳期来客梦
    • C. 心和政自平

答案

  1. B. 独自划船
  2. A. 美好的时光
  3. B. 佳期来客梦 和 C. 心和政自平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王之涣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诗词对比

  • 《送友人》: 同样是送别之作,表达了离别的愁绪与对友人的祝福。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以更为豪放的语气抒发了对友人前途的美好期许,风格更为激昂。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诗的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