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四日偕蜀郡袁景文大梁程冲霄益都张翔远》

时间: 2024-12-31 13:02:42

山公今日饮何处,为爱束池似习池。

乔木尚传钱相宅,苍苔已上岳公碑。

井?或从双剑出,石人夜逐五丁移。

中天艮岳为平地,可但平泉草木悲。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山公今日饮何处,为爱束池似习池。
乔木尚传钱相宅,苍苔已上岳公碑。
井或从双剑出,石人夜逐五丁移。
中天艮岳为平地,可但平泉草木悲。

白话文翻译:

今天山公在何处饮酒呢?他是因喜欢这座像习池一样的小池塘而来。
高大的树木依然在传说中与钱相的宅邸相连,苍苔已经覆盖了岳公的碑。
井水可能是从双剑山中涌出,石人夜间追逐着五位神灵的踪迹。
在高空中的艮岳看起来如同平地,只能感叹这平泉的草木是多么的悲伤。

注释:

  • 山公:指的是一种隐士或山中之人,象征自然与洒脱。
  • 习池:一种池塘,可能指的是特定的地方或景致。
  • 乔木:高大的树木。
  • 钱相:指的是古代的名人,可能是指钱氏家族的某位成员。
  • 苍苔:长满青苔,表示时间的流逝。
  • 岳公碑:指的是纪念岳飞的碑。
  • 双剑:可能指的是某个地名或山名。
  • 五丁:古代神话中的五位神灵。
  • 艮岳:指的是特定的山名,象征高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维桢(生卒年不详),元代诗人,字廷秀,号石溪,江西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富有个性,常常描绘田园风光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元代,是在一次与友人游玩时的即兴之作,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历史的感慨。

诗歌鉴赏:

此诗写景抒情,充分展现了杨维桢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历史的思考。通过“山公今日饮何处”的设问,引入了一个轻松愉快的饮酒场景,给人一种悠然自得的感觉。但随着诗歌的深入,景色的描写逐渐转向历史的沉重感,尤其是“苍苔已上岳公碑”,使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沉重。诗中用“中天艮岳为平地”来形容高山的雄伟与平地的渺小,反映出诗人对人世沧桑的深刻体悟。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也非常讲究,乔木、苍苔、双剑、石人等意象交替出现,营造出一种时空交错的感觉,既有现实的自然景观,也有历史的文化积淀。诗人的情感在这些意象中渗透,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历史的思索,达到了一种和谐的统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山公今日饮何处”:开篇设问,引人关注,暗示了山公的洒脱与闲适。
  2. “为爱束池似习池”: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欣赏与向往,似乎在追寻一种理想的生活。
  3. “乔木尚传钱相宅”:提及历史人物,表明诗人与历史的联系,增加了诗的厚度。
  4. “苍苔已上岳公碑”:历史与时间的交融,表现对历史的追忆与感慨。
  5. “井或从双剑出”:用地理景观引发的联想,增添了诗的层次感。
  6. “石人夜逐五丁移”:神话传说的引入,营造出一种神秘的氛围。
  7. “中天艮岳为平地”:形象地表现高山的雄伟与人事的渺小,反映出哲理思考。
  8. “可但平泉草木悲”:以悲伤结尾,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自然的深情。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艮岳为平地”,暗示高低的对比。
  • 拟人:如“石人夜逐”,使自然更具生动性。
  • 对仗:如“井或从双剑出,石人夜逐五丁移”,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人与自然、历史的关系展开,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历史的思索,传达了一种超然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公:自然与自由的象征。
  • 乔木:生命与历史的象征。
  • 苍苔:时间与沧桑的象征。
  • 岳公碑:历史与纪念的象征。
  • 双剑:地理与传说的象征。
  • 石人:神秘与超自然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山公今日饮何处? a) 村庄
    b) 山间
    c) 酒家
    d) 厂房

  2. 诗中提到的“岳公碑”是指哪位历史人物? a) 李白
    b) 岳飞
    c) 杜甫
    d) 白居易

  3. 下列哪一句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 a) 井或从双剑出
    b) 苍苔已上岳公碑
    c) 山公今日饮何处
    d) 石人夜逐五丁移

答案:

  1. b) 山间
  2. b) 岳飞
  3. b) 苍苔已上岳公碑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同样表达了对历史与自然的感慨。
  • 李白的《月下独酌》: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洒脱的精神。

诗词对比:

  • 杨维桢与李白在描绘自然时的风格对比。李白的豪放与杨维桢的细腻相辅相成,展现了不同的诗意世界。

参考资料:

  • 《元代诗歌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杨维桢诗词研究》
  • 《古诗词与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