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钱唐七月廿三日事》
时间: 2025-01-04 10:13:45意思解释
书钱唐七月廿三日事
原文展示
儿童十日报日斗,前后妖蟆生燧光。
瓠子势方吞鲊瓮,蕲州血已到钱唐。
火鳅东掣千寻锁,铁马西驰半段枪。
紫微老人迷醉眼,綵红犹挂米盐商。
麋鹿台前春似海,鸳鸯湖上水如汤。
凶人不有三危窜,义士能无六郡良。
谩说子仪惊贼胆,已闻在戎行。
东门猛虎穷投井,尚倚九城松桧长。
白话文翻译
儿童们十天前就开始报告日子,前后妖蟆发出耀眼的光芒。
瓠子(植物)正好吞下鲊(鱼干)瓮,蕲州的血已经流到了钱唐(地名)。
火鳅在东边挣扎着,千寻的锁链如同束缚,铁马在西边驰骋,半段枪支也随之而动。
紫微老人醉眼朦胧,彩红的旗帜依然悬挂在米盐商贩的摊位上。
麋鹿台前的春天如海洋般辽阔,鸳鸯湖上的水像汤一样温热。
凶险之人没有三危的窜逃,义士能否无畏六郡的良民?
人们谎称子仪(历史人物)震慑了贼人,实际上已在战场之上。
东门的猛虎被逼入井中,仍然依靠着九城的松桧屹立不倒。
注释
- 妖蟆:指一种蜥蜴,寓意妖邪之物。
- 瓠子:一种植物,果实可用于制作器具。
- 鲊瓮:盛放鱼干的容器。
- 蕲州:古地名,今湖北省蕲春县。
- 紫微老人:古代神话中的星宿,象征高人。
- 子仪:指唐朝的名将李广,曾震慑敌人。
- 东门猛虎:比喻勇猛之人被困境所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维桢(1296-1370),字子文,号青莲,元代著名诗人、书法家。他的诗风多变,既有豪放的气魄,也有细腻的描写,擅长通过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和战乱频繁的时期。诗中描绘的场景与时局密切相关,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状的关注与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生动的场景描绘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的感慨。通过儿童的日常生活和自然景物的描写,诗人将个人的情感与社会的动荡紧密结合。前半部分描绘了妖蟆和瓠子的意象,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反映出人们生活的不安与动荡。
诗中提到的“火鳅”、“铁马”、“紫微老人”等,既是具体的意象,也象征着人们心中对自由和安宁的向往。尤其是“东门猛虎”的形象,传达了强烈的斗志和不屈的精神,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和社会未来的思考与关注。
整体而言,诗的结构严谨,意象丰富,情感真挚,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社会的敏锐观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儿童十日报日斗:儿童们每十天就来报告日子的变化,表现了对时间的敏感。
- 前后妖蟆生燧光:妖蟆的光芒照耀,暗示着外界的动荡与不安。
- 瓠子势方吞鲊瓮:自然与生活的联系,反映了人们的生存状态。
- 蕲州血已到钱唐:战争的血腥与动荡,造成了地域的影响。
- 火鳅东掣千寻锁:火鳅的挣扎象征着人们在困境中的无助感。
- 铁马西驰半段枪:战斗的激烈场面,表现了战争的残酷。
- 紫微老人迷醉眼:高人醉眼朦胧,象征智慧与无奈。
- 彩红犹挂米盐商:生活的琐碎与无常,反映出市井生活的繁杂。
- 麋鹿台前春似海:春天的景象与希望的对比。
- 鸳鸯湖上水如汤:湖面温暖,象征着人们内心的渴望与温情。
- 凶人不有三危窜:对社会凶险的警示,表现了对社会的不满。
- 义士能无六郡良:对义士的呼唤,表现出对和平的向往。
- 谩说子仪惊贼胆:历史人物的引入,表现出对英雄的崇敬与怀念。
- 东门猛虎穷投井:猛虎被逼入绝境,象征着勇者的无奈。
- 尚倚九城松桧长:松桧的长青象征着不屈的精神。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东门猛虎”比喻勇猛之士面临困境。
- 拟人:妖蟆生光、火鳅挣扎,使自然景物有了人的情感色彩。
- 对仗:如“火鳅东掣千寻锁,铁马西驰半段枪”,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社会动荡的忧虑与对和平生活的渴望,展现了诗人对人类命运的深刻思考,具有较强的历史感和现实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妖蟆:象征着邪恶与动荡。
- 瓠子:代表着简单的生活与自然的联系。
- 火鳅:象征挣扎与困境。
- 紫微老人:象征智慧与无奈。
- 东门猛虎:象征勇猛与无奈的对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妖蟆”象征什么?
A. 幼稚
B. 邪恶与动荡
C. 自然之美 -
“火鳅东掣千寻锁”中的“火鳅”指代什么?
A. 一种鱼
B. 人们的挣扎
C. 自然现象 -
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A. 生活的安宁
B. 对战争的赞美
C. 对社会动荡的忧虑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春望》杜甫
诗词对比
- 《春望》:杜甫在《春望》中同样表现了对国家和社会的忧虑,反映了战乱对人民生活的影响,两者都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 《静夜思》:李白则通过对月的思考,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风格上更为抒情,但同样蕴含了对人生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杨维桢研究》